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思想论坛

感人的故事 法治的声音

首届“天平杯”征文活动之感悟

  发布时间:2017-12-21 09:59:17


    经过我院全体干警一个多月的辛勤努力,目前首届“天平杯”征文活动圆满收笔,即将装订成册。接到中院通知让各基层院写个感想,于是乎这个重担落到了我的肩上,颇感心有余而力不足。

    夜深人静, 独坐案前,101名干警的104篇征文沉甸甸的放在了我的案头。我认真地翻阅着每一篇征文,捧着这浸淫着干警们酸甜苦辣的104篇征文,我心里颇不宁静,品味着字里行间的寓意,且嚼着精品佳作的营养,仿佛在倾听着法院感人的故事,聆听着煤城法治的声音。她不是文人骚客花前月下无病的呻吟,她是义马法院干警敬业精神、时代风采的集体展示,她是义马法院司法为民的动人乐章。

    一个多月来,在义马法院工作、学习、生活的干警们;还有曾为义马法院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一如既往关心、关注义马法院发展的老院长、老干部、老党员、老同志,他们从“法的内涵、文的品位、院的特色”入手,用最大的热情与激情审视自己曾经的工作和奉献过的青春,围绕“我最难忘的一件事”这一主线,讲述发生在义马法院的故事,展现义马法院历史沿革、发展建设等多角度精彩瞬间。以身边的人和事为焦点,反映义马法院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自己的情感变迁。有奋斗经历,有成长过程,有生活感悟,有感人片断、动人情怀......

    党组书记、院长张俊叶“从第一次担任书记员手忙脚乱地记录庭审,到娴熟地担任审判长开庭审判案件;从第一次下乡调查被当事人气跑,到应对处理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从第一次胆怯地站在竞争上岗的演讲台上,到满怀信心地做人大报告……”、“桩桩件件,点点滴滴,清晰如昨,历历在目。”这其中,有自豪、喜悦、感动,有遗憾、痛苦、无奈。她追忆自己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的青春岁月,心头一热,豁然开朗。用娴熟的文笔,饱蘸岁月的墨汁,一气呵成写出了三门峡中院“人才的摇篮”——《永远的民二庭》。“民二庭时任庭长王建生对我进行一番考察后,同意我到民二庭工作,并对我说,民二庭很苦,但也很锻炼人,年轻人不要怕苦,要多办案,办好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现在想来,王建生庭长‘多办案,办好案’这句话,应该是最朴素的‘质效并重’”。“年轻人不要怕苦,要多办案,办好案,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张俊叶院长以她的成长经历、工作感悟揭示了一个人生哲理。“王庭长只要讲,我就不厌其烦地听,中间还提一些问题;庭里其他同志也都非常热心地帮助我,很快的,我适应了工作,第二年我就办案一百多件,居全院第一,荣立个人三等功。现在想想,当时没有电脑,没有书记员,所有辅助工作都是一个人做,判决书都是一个人手写,办一百多件案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不断地努力工作,践行着‘多办案,办好案’的宗旨,逐渐得到了大家认可,各种荣誉也扑面而来,通过竞争上岗,我先后被任命为民二庭副庭长、庭长......”体现了张俊叶院长爱岗敬业、求知上进、勇于进取强烈的事业心和矢志不渝的人生追求。“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在民二庭这个大家庭中,大家共同成长。”诉说了她对自己曾经学习工作成长的民二庭这个大家庭的眷恋。文章末尾张俊叶院长写到“‘永远的民二庭,’意即:大家永远在一起共同关注民二庭的发展。是啊,民二庭,是人民法院的一个音符,在法律的五线谱上,一定能够演奏出新时代的最强音。”更抒发了她对民二庭的美好祝愿。

    李惠生同志的《那次拔河》折射出团结协作、拚搏进取的团队精神,早已深深地烙在了作者和义马法院干警的心灵,“使我们丝毫不敢懈怠,无论在工作或生活遇到一些逆境和挫折时,不言弃、不放弃,坚定信念一路走过来。”多年来,“我们义马法院正是在这种精神激励下,一步一个脚印,在队伍建设、审判执行业务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虽然目前困扰我院发展的因素还很多,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案多人少”的矛盾,越是困难,就越是需要坚强的团队精神,需要一大批团结协作、拚搏进取的法院人不言弃、不放弃,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小法院干出大作为。”“每当自己脑海中蒙生出这种想法时,潜意识中就会想到这届拨河比赛,耳边就会听到一种声音:‘一,二,加油!’‘一,二,加油!”最后,李惠生同志笔锋一转,前后呼应,一语破的:“一二就是冲刺,加油就是动力,在冲刺中锤炼,在加油中振作,中国梦一如这种加油助力,一步一个坚实的脚印,伴着新时代的脚步声前行。”

    范保升同志的文章再现了义马法院党组书记、张俊叶院长《为了老刘的心事》不顾工作繁忙,风尘仆仆冒着风雨远赴汝阳,深入一线与干警同甘共苦,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化解多年恩怨的民事上访案件的动人情景。“张院长伫立窗前,望着外面的雨丝,陷入了沉思。老刘也着实可怜,苦了一辈子,临到老了还在为自己生计奔波。这次一定要想法解决老刘的问题,不论是从关心老人生活还是从维护大局稳定出发,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了。张院长暗暗下定了决心。”“夜已深了,省院信访局的灯光依然亮着。张院长还在向信访局的领导们汇报案情,共同探讨解决这起棘手信访的办法。”“这一夜,由于一直在琢磨明天该从何处着手,该怎么谈,张院长又是一夜无眠。”写出了张俊叶院长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的忧民之心。“利用会议中间休息的机会,张院长离开了会议室,主动与洛阳中院、汝阳法院的领导单独沟通商量对策,听取他们的建议;又专门找乡党委书记核实情况,进一步理清维稳的工作思路;还单独诚恳地找山上村村支书、主任谈心,摸清他们的真实想法。通过一系列耐心细致的工作,慢慢地张院长心里有了底。”“她首先从劳动争议法律规定讲到社会稳定,讲到当前社会大局,讲了老刘一生的艰辛,讲了老刘几年来风餐露宿、四处漂泊的遭遇,讲了一方党和政府的政治责任,还着重讲了作为子女的起码孝心,一番番推心置腹的话语让在座各位都沉默下来,会场出现了难得的寂静。”此处无声胜有声,一举一动总关情。作者用灵活的笔法不经意间显现了张俊叶院长深入基层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作为长子的村支书在对待老人晚年生活问题上不仅没有积极担当,履行好维护一方稳定的政治责任,同时作为子女对老人的关心做得也是远远不到位的。这番话说得在座各位都一一点头,尤其是村支书,更是满脸通红、坐立不安。经过与会各方的反复磋商,对老刘晚年生活进行了妥善处理。”“下午4点左右,与老刘久未谋面的另外四个儿子一齐相聚于眼前,对这一幕,老刘很受感动,这是他过去连过年时节也不敢奢望的场景,老刘热泪盈眶,饱经风霜的脸上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作者情景交融妙笔生花,真实再现了人民法官情系群众疾苦血浓于水的动人场面。文章末尾作者巧妙收笔:“夜幕已经降临。一天下来,虽然早已口干舌燥、疲惫不堪,但当张院长一行奔走在返回的路上时,内心是轻松的、坦然的。”生动鲜活的语言让张俊叶院长夜以继日为民操劳的精神风采跃然纸上。

    “我们‘法院人’正是本着这样的理念,一代接着一代干,一代带着一代干,愿这样的理念代代传承。”“每一起案件处理的结果,都是老百姓衡量法律善恶的标尺,要心存敬畏,心存百姓,走进当事人心中,踏踏实实为老百姓着想,为老百姓办事,只有顺民心,才能得民意.....”王红卫同志的《传承》弘扬了人民法官亲民爱民为民的好作风、好精神、好传统,义马法院人一心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优良作风将世世代代薪火相传。徐浩亮同志的那篇《一件离奇的保险赔偿案》使我们从此对审判工作有了新的感悟:“不论案件大小,作为法官都要慎重处理,不但要从法律角度考虑,更要从公平角度考虑,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义马法院原党组书记、院长王强志同志年逾八旬,积极参与征文活动,欣然奋笔疾书,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义马法院那些事》,真实再现了老院长与同事们同甘共苦创建义马法院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义马法院原协理员王炳南虽年近九旬,热心参与征文活动。因王炳南老人年迈无法亲自动笔,于是老人家口述,让其儿子义马法院审管办主任王建军分时分段记录整理。“1950年10月,正在华北通讯团接受培训的我,接到命令后,从天津海光市坐上军列,途经沈阳再折转丹东,向目的地——朝鲜进发。”追忆当年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戎马生涯,向人们讲述了《抗美援朝——鲜为人知的故事》,让人们倍加珍惜今天来自不易的幸福生活。义马法院原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丁书礼,退职不退心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法院工作,10月下旬他的征文第一个交卷,给大家带了个好头,为全体干警树立了榜样。他精心撰写的2000多字“最难忘的一件事”——《火灾就是命令》,真实再现了二十年前他率领法院干警积极参与救火的动人情景,展示了法院干警在人民生命财产遇到损害的紧急时刻挺身而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法院干警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展示了法院干警勇于担当、亲民爱民的政治素质和精神风貌,反映了我们法院老法官身上的优秀品质和可贵精神。

    “我不解了,问刘艳究竟怎么回事。刘艳的表达能力还真不错,听她一说,我才知道,原来赵栓在刘艳一家人眼里印象挺好,言语不多,踏实能干,刘艳和赵栓闹离婚,父母兄弟全体反对。这个时候,我的心里有底了。”我的恩师义马法院原研究室主任王元海同志不愧是行家利手,寥寥数笔点破了这起婚姻纠纷的症结。“经过进一步询问,我终于弄清,刘艳也是挺善良的一个人,能说能干,就是有点虚荣心。赵栓长年打工,只知道埋头干活出苦力,不会说句好听话。用当地的话说,这人不会哄媳妇。俩人结婚十来年,唯一的儿子已上小学五年级,学习还挺好。前两年,刘艳通过朋友认识了一个包工头,包工头出手大方,还会甜言蜜语哄她开心。一来二去,刘艳还真被迷住了。”作者用巧妙的文笔展现了人民法官高超的审判艺术。“我严肃地问:‘你离婚后是不是打算和这个包工头一起过?’”“我有这个想法。”“我问她对方什么情况。她回答说,对方也没离婚,年龄比她大十几岁。媳妇身体不好,跟前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等等。”“刘艳走了,凭直觉,我感到她离婚的念头没有那么急切了。”“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我心里更有底儿了。”“赵栓,你听我的。明天去她娘家叫人,让你岳父岳母内弟弟媳全都和你一起来见我。”山重水复焉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故事情节起伏跌宕,事情转机了:“第二天一大早,刘艳给我打电话。说:‘这婚我不离了,能不能把诉讼费退了。’”“先别急着决定,一会儿要离,一会儿又不离,把婚姻当儿戏了?”作者在此显现了我们的法官灵活机智的办案技能。“真的不离了。昨天晚上,父母兄弟还有叔伯姑婶数落我半夜,我也想明白了,是我自己糊涂,赵栓这么好的男人,我不要我是憨子。”“腊月二十三下午,赵栓、刘艳领着他们的宝贝儿子一起来到法庭,办理了撤诉手续。”行笔至此,戛然收笔:“这个婚,最终没离成。”信访办主任王元海同志的《不能离的婚》语言生动,文笔流畅,不失为精品佳作,他从写人、写事、写心、写情、写景的角度切入,讲述了一个生动真实的家事审判故事,通过一个接地气的案例,记述自己努力寻找案情突破口化解家家庭矛盾纠纷的过程,体现了人民法官巧妙修复夫妻关系裂痕维护家庭和谐的为民情怀。

    “在那个物质不富裕、人手紧凑的情况下,我们冻得几近感冒,饭点也不敢掉以轻心,只好买几个烧饼充饥,大伙饥寒交迫的度过了一晚上,上午八点左右我们正要准备撤离时,突然公司法定代表人现身了。”退休干部张晓东向人们诉说着当年我们执行干警的工作艰难辛苦。“不能再让这样的群众吃亏,不能再让我们的工作滞后,不能让正义来的更晚。”我们的法官时时刻刻将人民群众的疾苦挂在心上。于是,赵海松“放下了手头的工作,通知在家的执行局全体干警,分乘三辆警车冒雨前往杨家沟寻找这个最后的老赖。也许是功夫使然,也许是老天同情弱者。在这个大雨的下午,我们赶到被执行人家中,被执行人被我们逮个正着,当即带回法院,依法采取了拘留、罚款措施。”赵海松同志的《一面没有送到法院的锦旗》和张晓东同志的《风雨坎坷执行路》向人们展现了义马法院一线执行干警不畏艰辛、不图名利维护群众利益的群体形象。行政庭庭长张国宪《一次难忘的老上访户劝返》讲述自己处理信访案件时与当事人接触沟通的种种不易,表达了他全力化解信访难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的坚定信心。白毅同志的《大妈的心事》、张惠同志的《两次开庭》等从小事入手,凝聚了他们通过耐心、细心、用心的工作传播给社会的正能量。还有信访办的陈朝伟、办公室的赵然、政治处的杜晓怡、陈静毅,行政庭的张乐、千秋法庭的员潇岩等,都从不同的角度,用自己的眼、手中的笔记录着所见、所闻、所感。

    夜半时分,我认真仔细阅读着这包含干警辛勤汗水一篇篇征文,我的视线一次又一次的模糊,内心深处的心弦一次又一次地被拨动。此时此刻,我仿佛在听着一个又一个发生在自己身边真实、平凡的故事,点滴之间,平凡之事,成就至臻境界。这些平时大家习以为常的细节和思想中的点滴,让我看到身边同事甘于奉献的品格、无私忘我的作风、不畏艰难的精神。我深深地被这些可亲、可敬的同事所打动,所鼓舞,留给我的是不尽的钦佩和思考。我以有这样的同事而振奋、自豪!通过此次征文活动,让每一位同志都受到启示、得到激励。让干警们在交流、碰撞中心灵对接,汲取养份,引发深思,使“一心为民”的职业理念更加清晰,使“公正司法”的道德信念更加坚定。

    首届“天平杯”征文活动是三门峡两级法院的创新教育方式,更是提升法院文化品位,弘扬时代主旋律的又一举措。通过活动的开展,讲出了法官的责任与担当,讲出了法官的铿锵与回响,讲出了法治前行的道路与方向。此次活动我们许多同志在繁重的工作之余潜心抒写“故事”,我们的老班子成员带头写“故事”、讲“故事”,为干警们做出了表率。我们牺牲了双休日,在他人酣然入睡的时辰我们还在为令人动容的故事在抒发自己的感动。是什么让我们的同事抑制不住内心深处的涌动而要将这小小的珍存于心灵深处的故事表达出来,传递出来,我想这就是其间所饱含的浓得化不开的最真实、最丰富的真情。

    “言非法度不出于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每一个故事着眼于办案一线的人民法官,他们持正义,行公道,修身严谨、为人方正的优秀品格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纷繁复杂的审理工作中如涓涓细流般传递着公平、播撒着正义。这是感人的故事,这是法治的声音,这是昂扬的旋律。我们犹如赴了一场心灵的盛宴,获得的是无法用物质估量、用数字计量的精神财富,我们获得的是一种直抵人心的力量,一种激昂振奋的力量!这种力量将化做巨大的精神动力,鼓舞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文以载道,文以化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促进中外民众相互了解和理解,为实现中国梦营造良好环境。”我们干警身上还有许多说不完的动人故事,还有许多值得品味的至纯心语;我们还将用自己的行动书写一个又一个令人动容的故事,让我们用道德力量支撑起公正的天平,让我们用人格魅力感染沿途的风景,让我们把对法制的理解与热爱撒播在天地之间!我们将以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继续讲好我们“感人的故事”,增强法院正能量的传播力和感染力,大力地弘扬“法治的声音”。我们人民法院“最难忘的一件事”征文活动永远在持续进行中。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60763929 位访客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