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昨日,她收到了一封感谢信

  发布时间:2018-10-24 16:44:45




    您见过人民群众用哪种方式来表达对人民法院工作肯定的?是组织秧歌队到法院敲锣打鼓表达内心情感?还是携家属向法官赠送烫金锦旗以表司法公正?......这些方式小编每年都要见过几次,唯独最原始、最淳朴以写感谢信的形式小编倒是头一次见。

    10月23日早晨,小编收到了一封信件。信封上贴着两张40分的邮票,字迹工整的写着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宣教科收。

    作为一名90后,小编对这种“落伍”的沟通方式感到惊讶。现如今一段微信语音、一个视频通话、随手一拨的电话都可以将复杂的事情表述清楚,谁还会一笔一画的写上半天呢?小编怀着好奇的心理打开了信封,原来这是一封赞扬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副庭长郭丽莎公正执法、司法为民的感谢信!

    寄信人在信中真诚地写到:“尊敬的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领导及各位法官,我是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的上诉人张建新。此刻,带着对贵院的敬仰和对法官的敬佩,谨书此封感谢信,盛赞法官为民心......‘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我也心甘情愿承担相应责任。终使双方握手言和,化干戈为玉帛,达成调解协议。通过本案,我深信郭法官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将是经得起历史和公众评判的铁案,赢得当事人理解和满意的精品案。感谢贵院培养出像郭丽莎这样高素质、高水平的好法官!”

    讲好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好声音,小编怎能错过这次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好机会?于是小编从民四庭要来了案件当事人张建新的联系方式,通过电话对他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从张建新口中得知,该案是一审以民间借贷纠纷审结的债务纠纷。原告老樊称,被告张建新以急需用钱为由,从他处借到一张10万元的承兑汇票,并写下欠条一张。随后,张建新偿还了5万元,余款却久拖不还。被告张建新则辩称,自己是受老樊委托帮助其承兑汇票,在收到汇票后就将汇票交给了老张进行承兑,先是承兑了5万元,并且及时交给了老樊,由老张收取了3000元的贴息费用。由于老张的意外离世,剩余需要承兑的47000元一直无法兑现。最终,一审法院经审理认定:张建新将承兑汇票借走,并出具了欠条。法院判令张建新归还老樊47000元及利息。

    张建新心里想:我本着热心帮忙的态度去帮助昔日老友老樊承兑汇票,在这期间老张因为意外离世了,导致汇票无法全部兑现,突如其来的变故自己也是预料不到的,老樊不但不念旧情,还将自己告上法庭。于是张建新向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该案件后,由民四庭副庭长郭丽莎担任二审主审法官,依法组成合议庭。庭前,她仔细翻阅卷宗,认真研判案情,归纳争议焦点,做了认真充分的准备工作。庭审中,郭丽莎法官耐心引导张建新与老樊对争议焦点展开了充分的讨论。最终,经过对双方经济交往情况的详细询问和对双方激烈争锋的细致研判,老樊当庭承认张建新没有找自己借钱,而是多次找张建新帮忙承兑未到期汇票。

    看到老樊承认张建新没有找自己借过钱,郭丽莎及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做张建新的思想工作,告知其既受人之托,就要忠人之事,即便其将承兑汇票给了老张,也要尽到督促收款之责。现老张离世,但张建新作为受托人也要查明汇票去向,给老樊一个交代。

    在做完张建新的思想工作后,郭丽莎又对老樊苦口婆心地说道,老张离世已是不争的事实,张建新收回剩余款项希望渺茫,请老樊念及双方往日情谊以及突发情况,体谅一下张建新的难处。

    经过对两人的一番析理说法,张建新认为,郭丽莎法官用情感洞察当事人的心理状态,通过认真负责的态度判断案件的每一个细节,还原了案件的事实真相,自己感到很欣慰,愿意承担法律责任,尽到法律义务。最终,张建新与老樊自愿达成民事和解协议。老樊放弃47000元中的7000元及利息。张建新则在约定期限内将40000元给付老樊。

    审判庭钟表的时针,在所有人的不经意间指向了下午2点。张建新对郭丽莎法官废寝忘食,高度负责,兢兢业业,以人为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折服,由衷地对郭丽莎法官及合议庭成员道了一声:“谢谢,您辛苦了!”看到当初剑拔弩张的两个人握手冰释前嫌,案件圆满画上句号时,已是满身疲惫的郭丽莎脸上露出了笑容。

    最后,小编从张建新那里还得知,当天上午郭丽莎作为主审法官共安排了三场庭审,他与老樊的案件是最后一场。在第二场其它案件的庭审中,他作为旁听者全程旁听了庭审,并对合议庭严谨细致的庭审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认为整个庭审过程细致入微合情合理,令人感动。

    小编不禁感慨:“心怀苍生,司法为民。‘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我们每一位法院人的目标与追求。正是因为本着对司法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每一起案件细节入手,尽可能还原事实真相,使每一起案件所认定的法律事实尽可能与客观事实相一致,才能让案件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满意,最终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的大格局。”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60516929 位访客


Copyright©2024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