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梁维:从帮扶贫困户到带动整村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09 16:54:21




    “真是感谢梁院长,在他的帮扶下我们家顺利脱贫。”8月7日,在卢氏县潘河乡阳坡村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梁维的帮扶户岳丰针家中了解到。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梁维院长结对帮扶阳坡村岳丰针和莫旭峰两户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产业、学习技术,实现搬迁脱贫,还由此把帮扶工作延展到整个村的脱贫增收。

    一个思路,补短板

    梁维结对帮扶阳坡村的两户贫困户后,经常抽出时间到村里看望这两户“亲戚”,他发现阳坡村之所以贫困,交通艰难、用水困难是最大的短板。因此,梁维引导群众出资出工整修路基、争取项目资金硬化路面。一年多来,村里组织发动群众新修通村到组公路8.2公里。

    为彻底解决群众吃水用水难题,梁维请来市里水利专家,实地踏勘、多方论证,采取洛河边打机井、引水上山的方案,争取水利专项资金200余万元,在洛河边打机井两眼,把山下的水引到垂直落差二三百米的高山上,终于结束了阳坡村世世代代吃水难的历史。

    帮扶两户,全脱贫

    梁维帮扶的岳丰针和莫旭峰,是阳坡村生活最困难的两户人。岳丰针原本一家3口人,老伴身患肺气肿、冠心病,导致双目失明10余年,曾辗转多地寻医治病,但最终医治无效病故,剩下岳丰针母子两人生活困难。梁维初次来到岳丰针家时,为其贫困生活而感到震惊,除了帮助把她家确定为易地扶贫搬迁户外,还帮助她家发展产业,栽种桑树、核桃、连翘等,一年仅卖桑葚就能收入3000多元。2018年9月,岳丰针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县城兴贤里社区,当年脱贫摘帽。

    “多亏了梁院长帮忙,我一家4口人住上了县城新楼房,我也由学徒工变成了小老板,上半年挣了2.6万多元。”46岁的莫旭峰提起梁维赞不绝口。莫旭峰夫妻两个加上两个孩子4口人原来住在村里3间土木结构危房里,梁维帮他申报了易地扶贫搬迁,还帮他联系一家装修公司学习房屋装修技术。去年,莫旭峰一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搬到了县城,妻子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配套的扶贫工厂上班,一家人脱了贫。

    三个转变,谋振兴

    “梁院长帮两户贫困户脱贫后,把整个村脱贫增收、乡村振兴都放在了心上。”阳坡村村委会主任李石生介绍说,梁院长帮助村里实现了“三个转变”,为村里长远发展、实现振兴打下了基础。

    由单一种粮到发展扶贫产业转变。阳坡村全村835口人,有耕地1425亩,人均耕地1.7亩,原来是卢氏县有名的“粮食窝”。可近几年,粮食种植结构单一却导致收入微薄。梁维组织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村里大力发展核桃、烟叶等产业获得较好收益。

    由陈规陋习到向上向善新风转变。过去,阳坡村农民农忙种地,农闲喝酒打牌;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村民负担较重。梁维在村里倡导勤俭节约新风,村里成立了“红白喜理事会”,引导村民外出务工增收。开小卖部的村民乔志宏说:“以前平均一天要卖一两件酒,现在一个月也卖不出几件,倒是化肥、种子的销量增加了。”村里今年表彰的“标兵户”“文明户”比去年增加了15户,村里苦干实干、孝老爱亲、热心公益新风扑面。

    由传统农耕到重视科技教育转变。面朝黄土背朝天、汗珠子摔八瓣,这是阳坡村农民以前的写照。梁维来到村里后,和村“两委”干部大力推广地膜覆盖、烟叶豆浆灌根等新技术,在村里推广香玲、辽核等核桃新品种,收效很好。2017年,村民乔润有的孩子考上武汉大学,梁维和村干部广泛宣传教育重要性,一些村民打消了“让孩子辍学种地打工”的念头,截至目前,村里转到县城就读的学生达50多人。(摘自:《河南日报》8月9日综合新闻)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786799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