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司考之路
第一届“天平杯”征文获奖作品
岁月如歌,转眼间,我在中级人民法院已经工作十四年了。在十四年的法警工作生涯中,有过许多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瞬间,也有过工作中的一些失误和遗憾,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渐渐忘却,唯独有一件事虽已时隔九年多,回想起来却仍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那就是2008年我参加国家司法考试的经历。
我是一名转业军人,有过十三年的武警部队生活锤炼。2003年10月到法院工作前,一直带兵训练,从事军事管理工作,法律知识基础几乎为零。进到法院第一天,我就暗下决心,一定要通过司法考试,使自己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法院人。2005年秋季,我参加了吉林大学法学专业的函授学习,2007年底拿到法律本科文凭,取得了参加司法考试的基本条件。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还很长。我暗暗发誓:无论前面的路多么艰难,一定要咬牙坚持,一定要通过人称“天下第一考”的司法考试。
怎么学,从哪开始?一切都在摸索中。我制定了一个简单的学习计划,分三步走,每三个月为一个阶段:2008年4月份前系统学习基础法律知识,7月份前进行强化巩固提高,9月中旬前进行实战模拟训练,全力冲刺。我购买了司考通用教材和司考大纲,发扬钉钉子和蚂蚁啃骨头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认真系统学习教材,通读每一个司考的法律条文,结合章节练习题,仔细领会每一个法律条文的含义和适用。在枯燥的法律条文学习中,要求自己能记下多少法条就记住多少,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及易考点,进行总结归纳,反复比较记忆,力求全面掌握、灵活运用。在学习中,有时也会急躁、缺乏耐心,这时我会不断强迫自己耐下性子、静下心来,切实投入进去。有时上班的路上、下班的途中,口中在默默地背着“以上情形,应该… ,以上情形,可以…” 。“有点走火入魔了吧?”同事笑问。遇到自己不懂或不理解的地方,用钢笔标注,及时请教领导和同事,力求弄懂。面对四本厚厚的教材和配套练习册,我给自己定下任务,不管警务任务有多忙,自己有多累,每天至少学习3小时,通读教材50页,并完成相应的基础练习题,当天没有完成的晚上必须加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制定的学习计划落实了,稳稳走出了关键的一步。
进入2008年4月份后,法警支队的警务保障任务日益繁重,而当年警力很少,参加司考的法警很多(当时有7名法警同年参加考试)。为了不影响警务工作正常开展,参加考试的法警顾全大局,没有一个人专门请假脱产学习,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复习。支队领导全力支持参加考试的法警,经常鼓励大家要不怕困难,增强信心,在警务工作上尽量科学合理安排,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参加考试学习的同志更多的学习时间。大家一边努力学习,一边认真工作,真正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在刑事押解的路途中、在每次协助执行的过程中,都留下了大家互相切磋、互相提问、共同交流学习体会的讨论声,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大家的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妻子对我参加考试也十分支持,家务活、接送孩子、教育孩子几乎全部承担了。在那半年时间里,许多晚上,当我迈着疲惫的步伐回到家时,已经是深夜了,脑子里也从来没有节假日的概念,也没有时间陪妻女逛过街、散过步,所有闲暇时间都用来学习。
那一年,我们办公室四个法警三个都要参加司考(一个2007年刚通过)。大家一上班,在没有警务任务的情况下,就开始了学习上的“比、学、感、帮、超”活动。有的是专心听法律专家的专题讲座,有的报考了辅导提高班,有的在专心做模拟试题进行自我检测,在学习方法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结合自己记忆力较好、理解力稍弱的特点,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我没有报辅导班,没有听专家讲座,而是仔细研究司考特点,在弄懂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大量做模拟试题,到考试前至少做了20套各类模拟题。在做模拟题的过程中,先不看答案,做完一套后再对照参考答案进行评分,对做对的试题进行有效记忆力争能够举一反三,对做错的试题反复思考,分析原因,查找知识遗漏点和没有掌握的法条、法理,力争弄清楚出题者的出题思路、题意和考点,争取“吃一堑长一智”,争取遇到同类问题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条条大路通罗马”、“千招万招,能出效果才是绝招”,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掌握了方法,才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008年8月,奥运会第一次在中国北京举办,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铁杆的体育迷,以往遇到奥运会这样最高水平的体育盛会,我会照单全收、看完所有比赛项目的,特别是自己最喜爱的乒乓球、羽毛球、体操、射击、跳水、游泳等中国运动员能够夺取金牌的大项是必须要看的。因为我喜欢看体育比赛时升国旗、奏国歌那一刻,喜欢国旗一次次的升起,喜欢国歌一次次的奏响,那一刻,是作为中国人最自豪、最骄傲的时刻,会激发我的工作学习热情。但是要参加司法考试,“鱼和熊掌不能兼得”,自己只能“忍痛割爱”。可是实在不想错过精彩的比赛,怎么办? “以学习为主,看比赛为辅”成了我必然而又有点无奈的选择。于是我改变了学习计划,制定了临时性安排:对乒乓球、羽毛球、跳水比赛,看直播的时间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之内,同时放松下紧张的大脑,对其他比赛项目待考试后看重播,尽量做到不耽误学习,当天没有完成的学习内容延长一个小时。那些天,我几乎天天熬到凌晨一点多,学习任务完成后才休息。慢慢的,我发现,刚开始法律基础知识的学习,书越看越厚,法律知识进脑入心,后期的巩固强化之后,书却越看越薄,因为法律知识已掌握,进行总结凝练后,形成了整体全面的概括印象。于是,我果断取舍,减轻包袱,留下精华和重点部分,以求提高学习效果。
进入九月份,我心里越来越紧张,经常彻夜不眠。辛苦了大半年的时间,能否一举成功,通过考试,自己心里还是没有把握,有时也会烦躁不安。这时我从网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位年近70高龄的老人,连续八次参加司考终于通过。老人的拼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我,我每天都给自己打气:“自己一定行”!考试前一星期左右,按照既定计划,展开实战训练和备战,买了四套全真模拟题,一切按照司考的程序、时间要求,准备好手表、铅笔、橡皮,静下心来,按照卷一、二、三的顺序,力求在规定的时间做完全部试题,对卷四按要求写出案例分析的大致观点,力争不跑题、不出现错误观点。做完后,对照参考答案打分自评。经过自评,基本上都在370分至390分之间。我信心满满,感觉这次司考一定能成功。
终于到了考试时间了。2008年9月20日,我怀着一份从容、一份镇定,充满信心走进考场。经过两天紧张的考试和两个月漫长的等待,最终我以380分顺利通过司法考试。那一刻,泪水伴随着幸福不自觉地留了下来,努力得到了肯定,辛苦回报了成功,此时,我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而且这次考试,我们法警支队参加7人,4人通过,创造了法警支队同年参加司考人数最多和通过率最高记录,我在为自己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同时,也为我的同事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的一位同事开玩笑说,你们是用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通过了最难的司考。这正是我们这次司法考试最真实的写照。
由于工作需要和个人选择,尽管后来我没有当法官从事审判工作,但司考的经历不仅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知识,磨练了我的意志,也使我在工作中游刃有余,对此,我无怨无悔。
司考的经历已经成为一个十分美好的回忆,我时常想起一句歌词:“生命里有了司考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感到懊悔;生命里有了司考的历史,一辈子也都会感到快慰;生命里有了司考的历史,一辈子都感到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