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攻克执行难

执行坚冰在这里消融

——三门峡法院“秋季执行风暴”专项行动侧记

  发布时间:2016-11-03 15:54:35






    法院警车来了,肯定是抓‘老赖’哩,快让让,让人家过去”。如今,在被誉为“黄河明珠”“天鹅之城”的三门峡市,群众对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部署开展的“秋季执行风暴”行动可谓是家喻户晓。自9月1日起,三门峡两级法院通过多种途径曝光“老赖”3981人,组织各种形式的集中执行行动130余次,司法拘留385人,移送公安机关追究拒执罪149案160人,以拒执罪判处9案10人,执结各类案件1697件,实际执结率达41.63%,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3个百分点,执行到位标的额3.56亿元。

    协调联动打出气势赢民心

    “要将配合支持人民法院解决执行难情况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考核体系,坚决排除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厉查处妨碍、干预执行的行为。”今年8月31日,在有13家主要单位参加的三门峡市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联席会议上,三门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易树学的讲话掷地有声。有了支持,有了合力,三门峡两级法院执行干警的底气十足,干劲倍增。自9月1日起,三门峡两级法院为期100天的“秋季执行风暴”专项行动同时打响。

    执行专项行动中,三门峡两级法院统一联合追踪、围剿、惩治“老赖”,严厉打击失信被执行人的违法行为,有力打压了失信被执行人的嚣张气焰。被执行人三门峡一企业法定代表人张某拒不履行且态度嚣张,声称“这辈子哪里都去过,就是没去过拘留所”,9月30日被拘留后第二天即要求同申请人和解并履行。湖滨区法院在当地公安机关的协助下,对涉案48件8400余万元而逃避执行的三门峡市某饮食娱乐有限公司

    强化宣传曝光“老赖”全覆盖

    “我又不坐飞机、高铁,我又不去银行贷款、住高档宾馆,法院将我列成‘老赖’,别人又不知道,能拿我咋样啊?”

    针对很多失信被执行人以为社会大众不能知晓其失信行为的心理,三门峡两级法院在“秋季执行风暴”行动中加大执行曝光“老赖”力度,通过媒体、网站、宣传栏、电梯广告、人流密集广场和各银行网点显示屏以及微信、微博平台公布“老赖”名单、直播案件执行、发布典型案例、悬赏广告;在乡镇、街道、社区、村庄主要交通路口悬挂横幅,张贴老赖“大头贴”、发放宣传标语;利用宣传车进工地、进学校、进社区、进集市等多种方式集中宣传,使失信被执行人的信息为社会公知,形成“没人敢跟‘老赖’做生意,没人敢和‘老赖’做朋友”的社会效果,压缩其社会生存空间,迫使其主动履行义务。

    9月30日,一名被执行人未按协议约定迟延送款恐被法院拘留,委托跑腿公司将1370元执行案款送到湖滨区法院。10月11日,一名被执行人来到灵宝法院执行局,一次性交清了其所涉两案执行款45万元。原来,他从微信上看到灵宝法院集中“围剿”老赖的强大震慑威力,担心自己突然会被法院拘留,主动履行了判决义务。该院还开展了对“特殊主体”失信被执行人专项执行行动,对不按时履行义务的公务人员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在法院曝光的同时,市委将启动问责机制,截至10月23日,已有3名失信被执行人主动到该院履行还款义务,涉案标的40.03万元,3名失信被执行人与申请人达成了和解协议,涉案标的774万元。

    舍身忘我信心满满无怨悔

    “听到群众的赞誉,看到申请人领取执行款时的高兴眼神,知道社会大众拍手称快,再辛苦劳累也无怨无悔。”三门峡两级法院执行干警对完成解决执行难任务信心倍增,精神振奋。

    “秋季执行风暴”行动中,全体执行干警发扬艰苦奋斗、忘我牺牲的工作精神,实行“5+2”“白加黑”全天候工作模式,抓住外出务工人员秋收和假期探亲返乡的有利执行时机,集中突击执行案件,采取强制措施、抓捕“老赖”。经常深夜还在执行一线奔忙,人若在单位,晚饭在办公室解决;外出执行饿了渴了,路边买包方便面、矿泉水充饥;累了困了,趁短暂的休息时间在车上打个盹。灵宝法院政治部主任刘万胜亲自带队抓老赖,负伤流血仍然坚持到底;执行干警叶晶晶骨折住院,带病坚持工作,在病房里主持当事人达成了和解协议。

    “秋季执行风暴”行动开展以来,三门峡两级法院以强有力的措施打出执行声势,及时维护了当事人的胜诉权益,彰显了司法权威,取得了当事人无一起提出执行异议复议、无一起涉执信访案件发生、无一起负面舆情爆发、无一起严重暴力抗法事件的“四无”效果。10月16日,河南省高院院长张立勇在三门峡中院报送的《三门峡法院“秋季执行风暴”专项行动工作汇报》上作出批示:三门峡中院“秋季执行风暴”力度大,效果好,打出了威风、形象、地位和信心,收到“四无”的效果,应予表扬和鼓励。

责任编辑:xccsnt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7671367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