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忠诚铸进庄严的国徽,用公正架起金色的天平。
30年,他从基层法庭的法官到领导岗位,成为赢得广泛赞誉的优秀人民法官,执著坚守公平正义,始终怀惴对民事审判、对当事人的炽热情怀。
30年,他默默耕耘、不懈探索,坚守一线,办疑案、解难案,不言苦、不说难,紧抓审判改革,以公正、无私、廉洁的优良作风和高尚品德,谱写一曲曲新时代人民法官的新乐章。
他,就是渑池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张军。
审判一线 啃“骨头”剃“胡子”
让院庭长回归审判一线成为常态,使院庭长带头办案的示范作用和引领效果更加明显,这既符合司法改革的宗旨,也契合人民群众对司法需求的新期待。
审理案件、参加法官会议是渑池县法院领导对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管理的有效举措。张军发挥从事民事审判经验丰富的优势,从纷繁冗索的管理事务中脱离,让优质审判资源回归审判一线,提高司法效率,充分发挥院庭长带头办案的指导示范作用。2015年以来,他审结发还重审案、群体性案件、信访老案等疑案、难案30余件。此类案件,双方当事人对立情绪大、法律关系复杂,一般都是难啃的“骨头案”和积压的“胡子案”,处理起来难度大,容易引发社会矛盾。他仔细阅卷,确定争议焦点,查找矛盾症结,制定解决预案,因案施策。2007年8月,李某诉中铁某公司施工合同纠纷一案。那时正值310国道改造期间,李某雇佣20余名湖北农民工承包部分劳务工程,因被告项目部经理出国施工,此案中止审理多年,李某多次上访未果。接案后,张军主动到被告公司联系到当时的项目经理,到监理公司调取施工记录,多次调解,他认真耐心、平易随和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双方,最终达成和解结案协议,一次性付款9.7万元,外地农民工在那年腊月二十拿到血汗钱,踏上回家过年的列车,张军欣慰地笑了。
运用经验 指导司法公正实践
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经验来自于实践。
恰当运用经验法则审理案件是法官的一项基本司法能力,具体到民事审判中,法官运用经验,感受案件真伪不明的事实,有助于还原案件真实。
近两年,民间借贷案件多发,处理起来相当棘手。针对民间借贷案件证据纷繁复杂,张军要求审判人员更新观念,探索运用经验,判断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可采性,排除无关证据的涉入,准确查明事实,排除虚假诉讼。由于办案前瞻性强,定性准确,使裁判结果最大限度地接近正义,实现公平,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普遍认同感增强。
如果说,司法裁判是一种“公众产品”,要使产品合格,就要抓改革、重质效。针对民事审判中,夫妻债务问题认定增多的现象,他又带领民事审判人员认真学习最高院司法解释等,掌握案例精神实质,借鉴审判经验等,探索新经验,准确界定共同债务和个人债务,避免简单机械适用婚姻法司法解释判案。审判人员对司法解释领会得深,夫妻共同债务问题认定达成共识,形成较统一的裁判标准,2016年以来,该院共审结涉及夫妻债务认定案件230件,服判息诉率达85%,上诉案件维判率达90%以上,既稳固了婚姻家庭关系,又维护了社会和谐安定。
审判改革 促审判质效同步提升
这是一支战斗力、创新性强的团队,运行近一个月,结案33件,其中调解、撤诉20件,判决结案13件,其中10件当事人均表示服判息诉。
渑池县法院司法体制改革后,这支民事审判第三团队便组建成立,秉持把调解作为解决民事纠纷的首选,扩大调解适用率,提高调解撤诉结案率,成立伊始便实现了开门红。
民事审判快送达、选时机,抓好庭前调解。对一些争议不大的案件,打破常规答辩举证期限,采用电话通知应诉、微信调解等,抓住解决纠纷的先机,最大限度、最短时间、最高效率解决予盾;明事实、析责任,抓好庭中调解。把调解解决纠纷思维渗透到庭审全过程,让纠纷双方明晓调解解决矛盾的益处,促使当事人把握化解纠份良机,达成调解协议,案结事了情末了;慎判决、重效益,做好庭后和解工作。经过开庭激烈的争辩后,给双方当事人冷静思考期,让他们权衡得失,慎审做出抉择。审判工作也改变单纯追求结案率、一判了之的粗放审判方式,全力做好释法、析理、答疑工作,使双方当事人打开心结,心悦诚服接受判决,提高服判息诉率;多沟通、巧借力,抓好息诉罢访工作。换位思考,用心、用情、用力与双方当事人沟通交流,不结怨、不记仇、不计前嫌。同时借助诉讼委托代理人的优势,多策并举,帮助当事人重建亲情、邻情、友情,和谐友善生活。
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今年以来,张军带领分管的团队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更新理念,全力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的稳定,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妇女和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判决不准离婚案件占婚姻案件的40%以上。仅1-7月份,共受理家事纠份292件,审结234件,结案率80.13%,调撤率达45.73%。
婚姻家庭纠纷是民事案件的重头戏。张军大胆对家事审判进行改革,根据案件实际情况,确定是婚姻危机还是死亡婚姻,在实事审判中打响婚姻“保卫战”。尽量修复危机婚姻,争取协调挽救死亡的婚姻,无果再依法判决。设立专业化审判团队,圆桌审判温馨亲切。尝试在审判中以亲情化解家庭矛盾,设立专门从事家事审判的合议庭,为家事案件当事人创造了一个温馨舒缓的氛围,极大地缓和了矛盾,为纠纷解决奠定了基础;构建全方位多元化调解机制,将调解渗透到审判全过程,强化与社会组织协调配合,实现了优势互补,形成化解家事纠份的调解大格局,促进了家庭和睦、社会和谐;改革举证方式,对涉及家暴的案件中,对一些受害妇女在取证能力较弱,不能机械地按“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分配举证责任,法官依职权调取证据,可降低受害人的证明标准。
法责任制改革后,案多人少,第三团队繁简分流,“简案”快速办、“繁案”精细审, 提高办案效率,简化诉讼方式;难案团队长带头审案,实现案件法律效果最大化;坚持质效并重,“萝卜”快了要洗泥,科学合理界定案件繁与简标准,真正实现效率与公正兼顾的司法潜能,8月1日运行至今,共审结各类案件29件,判决10件,调解撤诉19件,简易程序实用率79.13%,案件平均审理指数0.88,调解撤诉率62.07%,服判息诉率90%。
廉洁执法 铁面柔情书写大爱情怀
“手不伸,嘴不贪,心不歪。”这是张军在工作之初为自己定下的铁的戒律。作为一名人民法官,他深知严格执法,文明办案,恪尽职守,公正廉洁这个誓言的内涵和重要性。
同窗好友宴请一概不去,上级领导说情一概不行,张军还为自己和分管审判人员约法三章:不为权势所压,不为私情所扰,不为金钱所诱,坚守清正廉洁的人生信念。2016年,他审理一起买卖合同案件。原告将机器设备运至被告厂房三年,被告已使用,但欠原告货款300万元不付。原告无奈起诉要求被告支付货款并赔偿损失,被告则以原告设备不合格为由申请鉴定并提出反诉请求,要求原告赔偿违约损失160万元。张军认真审查,深入调查,确认被告使用原告设备多年且仍正常运行,依法判决支持原告诉讼请求,驳回被告反诉请求。被告多次托人向他说情施压,最终无济于事,只好与原告和解、付款。
“清官难断家务事”,作为人民法官,难断也得断。他常教育青年法官,老百姓是法官的衣食父母,只有实实在在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才能无愧心中的天平。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审过的一起抚养案:一个13岁的小女孩,父母离婚后,父亲长年在福建打工,母亲去新疆搞棉花,把她扔给年迈多病的爷爷奶奶。生活难以为计,小女孩无奈将父母告上法庭。接案后,张军心里一揪,立即联系法律援助中心为小女孩指定律师代其维权,到家里了解情况,经多方联系、苦口婆心劝说,孩子父母通过视频了解到孩子的真实境况后,流下悔恨泪水,父亲寄回2000元,母亲返回家中。开学之际,他又掂记着给孩子联系学校,并送去书包、学习用具等,铁面背后是柔情,他用真诚、真情、真心诠释了法官公正执法的大爱情怀!
老骥伏枥志千里,不用扬鞭自奋蹄,这就是优秀的人民法官——张军,始终以“人民的名义”书写坚守司法的公平正义,书写人生的精彩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