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处理好家事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今,在湖滨区法院,柔性司法理顺“家长里短”、家事审判变“家式”审理、增加家事审判合议庭数量、设立家事审判圆桌审判庭等一系列暖百姓贴民生的举措,让从事家事审判的法官们更擅长巧断家务事,也让司法更加有了“温度”。
建立专业团队,完善相关制度,成为湖滨区法院改革的第一步。自2016年开展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湖滨区法院深刻把握家事审判改革的重要意义,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工作制度;起初在民事审判业务庭设立4个家事审判合议庭,主要审理离婚、赡养、抚养、继承等家事纠纷;2017年员额制改革以后,全院设立八个家事审判合议庭,形成全院一盘棋相互配合、共同开展家事审判工作,为推动家事审判规范化、专业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为相关改革完善了制度,提供了依据。
湖滨区法院在家事案件审判场所建设也不断探索,设置了家事案件立案窗口、家事调解室、心理咨询室、圆桌法庭等,制定家事纠纷诉讼指引,推出《家事审判诉讼指南》。专门设立的家事审判圆桌审判庭,不再是过去法官高高在上,当事人坐在原告、被告席上。一张圆桌,丈夫、妻子、儿子、女儿等席位牌让审判更像是一场倾心长谈,“客厅家居式”的布置为审判方式注入“温情因子”,以期舒缓当事人矛盾冲突的对立情绪和踏入法庭的心理负担。
今年元月初,一对小夫妻来到湖滨区法院诉调对接中心,要求法院调解离婚,但最终在调解专员的耐心调解下撤回诉状。开展“定制式”亲情修复是湖滨区法院运用在家事审判中的一剂“良方”。他们在诉调对接中心设立家事案件调解专员,返聘退休的女性和男性法官各一名,开展“定制式”亲情修复,尽可能使案件在进入审判程序之前予以化解。尤其对于不能化解的离婚案件,给予双方一定期限的婚姻冷静期,若原告或双方依然坚持离婚再适时转入审判程序由家事法官进行审理和调解,尽最大可能挽救婚姻危机,维护婚姻家庭关系稳定,这既让司法有了温度,又让法官有了温情,在“拯救危机婚姻”的宗旨下,法院不再“只管判决不管感情”。
积极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在家事审判工作中,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对于促进社会和谐、家庭稳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湖滨区法院结合实际制定落实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对人身安全令的申请条件以及具体操作和落实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从而使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保障因家庭暴力受伤害当事人的权益,充分发挥“保护令”在反家庭暴力家事审判工作中的司法干预职能。
与此同时,该院还将家事调查、家事调解及心理疏导制度相联结,贯穿家事案件审理过程。专门聘请掌握了相应社会心理学知识的心理疏导专员,适时引入心理疏导,化解当事人心结,引导当事人平和理性、依法进行诉讼;家事案件审理中以女性审判员为主,充分发挥女法官的可亲近性,增加当事人的说服力度,降低双方的对抗心里,缓解双方当事人敌对的情绪;聘请熟悉婚姻家庭审判业务、具有一定社会阅历的社区调解员、妇联干部作为人民陪审员直接参与案件审理,在家事案件审判过程中充分发挥情感治愈功能,帮助更多人实现家庭和谐幸福。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当朝夕相处的家人因为矛盾而选择法律途径解决问题时,原本的亲情也会因此出现深深的裂痕。针对家事审判的特殊性,湖滨区法院积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改革,与市综治委联合制定了《关于深入推进家事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的实施方案》,努力构建“党委领导、法院主导、政府支持、综治协调、各方参与”的新型家事纠纷多元化协作解决机制,重点与妇联、街道办、村委会、社区等加强联系,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家事案件以人民法院审判、调解为核心,其他部门参与、配合的审判运行机制和多层次、多角度、多领域齐抓共管、社会协同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新格局,形成解决家事的有效社会合力。除此之外,湖滨区法院还通过加强巡回调解、巡回审判、强化先予执行力度、大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等,充分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促进家庭和睦稳定。
2017年,湖滨区法院共受理各类家事案件462件,审结459件,结案率为99.35%,其中调解95件,撤诉92件,调撤率为40.74%,上诉率为零。两年来,湖滨区法院共审结各类家事案件837件,全部案结事了无一矛盾激化,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新型审判模式“效益”日渐凸显。省法院民一庭调研员李红芬一行今年1月12日到湖滨区法院调研指导家事审判方式和工作机制改革试点工作时,对湖滨区法院的家事审判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有‘温度’体现在家事审判的每一个环节。过去,不管是判决书还是调解书,其内容涉及当事人的个人信息很多。在某些场合,当事人为证明自己的离婚事实,在向他人提供离婚法律文书的同时,不免暴露诸多个人隐私。”负责该院家事审判工作的民事审判团队长崔云飞介绍,他们正在探索推出保护隐私又具效力的《离婚证明书》和《判后寄语》,《离婚证明书》要做到既简洁大方又方便保存,还能很好保护当事人隐私,《判后寄语》不涉及法理的论证和事理的认定,虽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要包括劝诫、教育、感化和期望,以柔性司法的方式继承和发扬“仁”“和”“爱”的人本精神,体现法官对当事人的尊重与关爱。
家和才会万事兴,家固才能天下稳,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都需要建立在和谐幸福的家庭基础上,因此处理好家事纠纷就显得尤为重要。湖滨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党立新说,新的一年里,湖滨区法院将一如既往从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解决家庭矛盾、婚姻纠纷,让家事审判更接地气、更富实效,从而真正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