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天平杯征文

感 恩

  发布时间:2018-03-19 08:39:33


    三十年,我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是在法院度过的,过往的许多人和事都随着岁月的车轮渐行渐远,但有这样一件事,却让我始终难以忘怀。

    1998年,繁花盛开的五月,我在渑池县法院刚挂职,主要分管刑事审判。一天下午,大概三四点钟的样子。只见一老人一摇一晃,怯怯地走进我的办公室。仔细打量他,大概70岁左右,高高的个子,身板硬朗;头上白发星星点点,皮肤黝黑;上身穿了一件深蓝色中山装,已明显褪了色,下身一件黑色的旧裤子,脚上一双老布鞋更是沾满泥土,手里拎着一个灰色布兜,也能看出用了很长时间。还没等我开口,他便满脸堆笑有点讨好地说:“听说你是那个管事的,我想说说我娃的案子。我家住在西村乡,我娃子住在城关镇西村乡,是倒插门当人家女婿。跟我娃住在一个院子的那家,盖房子占我娃一绺地方,我娃一家人不愿意,挡了几次没挡住。那家人就硬着把墙砌起来了。我娃一生气,夜里爬起来把墙推了。盖房那家有势,把我娃告了,公安局把我娃抓了。我娃冤啊!求求你为我娃做主!”

    话音还没落,老汉“扑嗵”一声,双膝就跪到了地上,不停磕头,老泪在眼眶里打转。我先是一愣,然后赶紧双手把老汉搀起来坐到凳子上。急忙说:“老人家,不敢这,不敢这,现在可不兴这个!”

    老人起身后,还抖抖索索在拭泪。我问他娃的案子在不在法院?他说过几天就会到法院。我一激动,就对老人说,案子将来到了法院,如果你娃真是冤,法院一定会替你娃做主,绝不冤枉一个好人!听了这话,可不得了,老人又慌忙想磕头致谢,被我一把拉住。

    西村乡距离县城有些远,仰韶大杏很出名。我看老人上了年纪,问他是咋来的?他说,走来的,前一天早上起早从家里走,走了一天一夜,今儿才走到法院。我一听心里十分吃惊。想起他比我那在农村的父亲的年纪还要大,又瘸着腿在山路上长途跋涉该是多艰难,这样一位父亲心里该是对法院充满了怎样的希望和期待,又该是对儿子充满了多少爱才有了这样的坚强,心里不由阵阵酸痛。

    我问他,坐班车从县城回到家要多少钱?他说,五块(钱)。我连忙从身上掏出十元钱递给他,说:“大爷,你上年纪了,腿不好,走路不方便,把这点钱拿上,五块钱坐车,五块钱吃碗热面。”他接住钱,手哆嗦着说,以后我有了(钱)还你。我赶紧说:“不用,不用还。”那一年,我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几百元。我接着劝老人说,案子的事让他放心,定会公道处理,天不早了,赶紧上路回家。老人连连点着头,一摇一晃地走了。

    我也来自农村,曾耳闻目睹了不少在农村倒插门当女婿受歧视、被欺负的事儿。我能体会到老人的儿子到别人家生活是多么艰难不易!老人心里也会有许多的不舍和迫不得已。望着老人渐渐远去的身影,我竟然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平复内心的万千感慨。

    随后的日子,我时时留心惦记着老人说的案子。不知不觉到了夏天。一天早上,我在办公室值周,异常闷热,外面没有一丝风。突然,一阵敲锣打鼓的声音由远而近,越来越响亮,我赶紧下楼去看是什么情况。刚走到楼下,就看见我惦念的那个老人,一瘸一拐领着锣鼓队正往法院来,手里还拿着一张写有字的大红纸,好象是感谢信,四周围着不少看热闹的群众。老人一看见我,嘿嘿笑着说:“彭xx,,我是来谢你的。我娃放出来了,你肯定帮大忙了!来,让我们再打几下(鼓)”。我怕打鼓声影响法官办案,但又不愿意屈了老人的心,就说:“行,你少打几下(鼓)”。原来他儿子因涉嫌毁坏公私财物罪被公安机关刑拘,后来检察院起诉到法院。法院受理后,遇到犯罪的立案标准变了,他儿子造成他人财物损失数额达不到追究刑事责任数额的新标准,综合考虑办案的社会效果后,渑池县法院依法将案件退回检察院,最后他儿子被公安机关无罪释放了。

    我对老人说:“你的心情,我理解,不用感谢。你儿子推别人家墙,有违法行为,没有判刑,是因为法律规定变了,回头给你儿子说,通过这件事要好好吸取教训,遇事一定要冷静!”老人听后,连连点头。他说:“我把感谢信送给你,感谢你!感谢法院主持公道!”他说,这一辈子他就进过三次法院,这是第三次。还有一次是儿子放出来之后,他打听到我是从三门峡中级法院派来的,他就跑到三门峡中院找院长,要感谢中级法院给渑池派了个好干部。结果院长不在,他只见到了一位姓任的副院长,把情况说了。今天他专门雇了一辆大货车和几个打鼓手,就是专门来感谢的!

    看着他真诚的表情,听了他纯朴的话语,顿时一股暖流在我身体内奔涌,慢慢传遍全身。我心里知道,老人谢的是法律,谢的是法院,谢的是国家……。我抬头看着老人满脸是汗,就说:外边天气太热,你叫咱们的人都进来,到我们(法院)会议室坐坐,喝点水,降降温!老人伸出手一摆,大声说:“不用了,啊呀,有这句话都够了!一会儿到饭店喝(水)。”说完,他叫上同伴,一转身出了法院大门……

    望着老人离去的身影,我眼眶禁不住湿润了。心想:老人家里不富裕,第一次来法院连坐车的五元钱都没有,这次为了到法院表达感谢,雇车雇人打鼓吃饭不知要花费他多少钱?花去的这些钱又让他要积攒多长时间?公正办理一起案件,对我们而言是本职工作,而对老人家却是天大的事。他一辈子三次进法院,其中两次都是为了表达感谢之情。老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感恩是一种道德,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处世哲学,更是一个人不可磨灭的良知。常怀感恩之心,会让你拥有很多朋友;常怀感恩之心,会让你淡泊名利,知足而快乐;常怀感恩之心,会让你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懂得感恩的人受人尊重,会得到更多的人帮助。2001年9月底,我结束了挂职锻炼,回到了中级法院,先后在刑一庭、刑二庭、民二庭、法警支队、执行局等多个岗位继续从事审判和综合服务工作,通过辛勤努力,成功办理了数百起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化解了数千名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和心结。而渑池老人那次到法院感恩的情景至今仍让我感动、让我难忘。

    其实,在我们办案过程中坚守的公平正义,只有让人民群众感受了,他才会感动;只有人民群众感动了,他才会感谢;只有人民群众得到了恩惠,他才会感恩!让人民群众满意,是我们法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为了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崇高目标,为了让人民群众满意,我们法院人仍需付出更多的真诚和汗水,奉献更多的聪明和才智,只有这样,才能无愧于新时代,无愧于肩上担当的神圣使命。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829352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