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以来,三门峡中院共受理知识产权类案件51件,案件数量呈递增趋势,企业家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意识逐年提高,仍然存在三大维权难题应引起重视。
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存在的四大特点:1、侵权领域广,分布在餐饮、服装、KTV、日用品、饮品、工业用品等领域。2、维权成本高。侵权人多分布在全国三四线城市,且都是以小门店的形式存在,作为企业来说,一是难发现被侵权,二是发现后路途遥远、诉讼成本高。3、侵权损失计算难。涉及到侵犯企业品牌形象以及利润等的无形资产难以确定具体数额,无法确定的一般由受理法院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根据法律规定酌定赔偿数额。4、诉讼前侵权人一般都经过工商局行政处罚,也是诉讼中认定构成侵权的重要证据。
企业家在知识产权保护中面临的难题:1、发现难。实践中,消费者的举报是发现被侵权的重要途径,且侵权行为经过了工商局的行政处罚后,案件才诉至法院。2、成本高。企业为了维护自己品牌形象,降低诉讼负担,大多委托专业团队办理涉知识产权类型案件,而赔偿也大都用于支付维权费用,导致企业维权行动并不积极。3、赔偿少。具体司法实践中,侵权人赔偿能力有限,赔偿数额一般较少,也促使企业更多的将精力用在企业发展上面。
解决的对策:1、提高全民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仿冒商标的商品、不使用未经授权的著作权的相关产品。同时,对于生活中发现的类似行为积极举报。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督查,主动作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让侵权人不敢犯,不能犯。3、立法层面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保护知识产权的环境。
三门峡中院做法创新:1、专门成立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合议庭,统一裁判尺度,加强审判专业性;2、推进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缩短知识产权侵权案件维权周期;3、对被告是多人且不同案件当事人集中开庭,减少当事人诉累;4、加大调解力度,争取一审案结事了,提高审判效率;5、庭审的过程即是一次普法宣传,做好当事人的释法宣传工作;6、提高执行力度,解决执行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