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健全环境污染案件工作机制 不断提升保护环境工作水平

  发布时间:2019-11-21 17:27:38


    人民法院应健全环境污染案件审判工作机制,以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统筹运用媒体,报道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典型案例,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不断提升保护环境工作水平。

    新时代新理念新机遇新挑战下,习近平指出:“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最可靠的保障”。人民法院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遵循诉讼的客观规律,健全环境污染案件工作机制,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严厉追究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平衡污染环境责任人因同一违法行为引发的民事和刑事责任,督促其自觉履行修复环境义务,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统筹运用媒体,报道环境污染典型案例,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 不断提升保护环境工作水平。

    健全环境污染案件工作机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

    一是健全学习机制。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往往涉及专业的司法鉴定、评估,环境监测的有关指标体系,也涉及到环境恢复的有关知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不仅要依法追究污染环境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而且还要明确其造成环境损害的后果及民事赔偿责任和修复义务。因此,务必要建立健全学习机制。首先,增强学习涉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及其相关专业知识本领。法院干警只有持续加强学习涉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专业知识,了解其制定背景,进一步理解其所蕴含的法治理念和法律价值,才能准确地适用法律法规,依法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惩处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督促污染环境责任人自觉履行修复环境义务。其次,增强学习交流沟通知识本领,提升沟通效率效果。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往往涉及到检察机关、环境保护政府职能部门、环境行政执法机关、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组织、相关鉴定机构以及被告人委托律师等等。法官要想高质、高效审理案件,就必须加强与案件有关人员的交流沟通。加强学习交流沟通知识不仅有利于法官全面、准确、快速查明案件事实,提升沟通效率效果,有利于明确污染环境责任人的刑事责任、民事责任以及修复环境义务。再者,增强学习舆情处置相关知识本领,提升舆论引导能力。环境污染罪刑事案件往往影响范围大、社会关注度高,法官务必要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新时代新理念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要求法官不仅要公正公平裁判案件,更要通过鲜活的司法案例宣传法律法规政策,弘扬社会正气,引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舆论导向。

    二是健全协调机制。在环境污染案件审理中往往涉及到污染环境责任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所引起的民事赔偿责任、修复环境义务、行政违法责任以及相应的刑事责任之间的责任平衡。这种责任平衡体现在污染环境责任人的责任应与其行为本身的恶性程度以及所造成的损害结果相平衡,污染环境责任人所承担的责任性质和种类不应当存在遗漏或重合的情况。为准确认定污染环境责任人所承担的责任性质和种类,依法公正惩处污染环境违法或犯罪行为,人民法院需要不断健全立案、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协调配合机制,必须以强烈的担当意识,切实承担严格保证法律实施的重要职责,依法妥善审理和执行涉环境资源案件,打击和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行为,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职,鼓励引导公众有序参与环境治理,促进环境资源法律全面正确实施。环境污染案件审理除了涉及相关法律法规等法律问题之外,往往还涉及到相关环境执法、环境保护、环境修复、环境评估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法院需要尽快与环境保护职能部门、环境行政执法机关探索建立会商协调机制,适应新时代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新期盼新要求。在审理环境污染案件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要准确把握环境污染案件的审判规律以及与环境民事、行政案件的彼此联系,就必须建立健全高质高效协调机制,才能节约诉讼成本和司法资源,提高审判质效,提升司法保护环境的整体效能。此外,人民法院要加快环境污染案件的先予执行、执行监督等制度建设,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统一案件审理规则,同样也少不了建立健全高质高效协调机制。人民法院在新时代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积极履职,主动与检察机关、环境保护政府职能部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组织以及相关鉴定机构就如何保护环境,恢复受损环境等建立沟通协调机制,有效助推环境污染案件的审判工作顺利开展,力争在环境保护方面形成大合力、发挥大动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

    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 不断提升保护环境工作水平

    一个鲜活的司法案例胜过一沓文件。要用足用活环境污染典型司法案例的作用,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就要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部署宣传报道环境保护尤其是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既充分展现党和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又彰显通过司法手段保护环境的成效,还鼓舞社会大众保护环境的斗志,不断提升保护环境工作水平。一是针对社会影响大、群众关注高的重大典型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通过裁判文书公开上网、庭审直播、走进法庭、召开新闻发布会、微博、微信、今日头条等多种形式,及时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报道工作, 让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曝光于阳光之下,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二是坚持“庭审战”与“舆论战”同时发力,相互配合,进一步壮大舆论声势,依法保护环境,督促破坏环境行为人修复受损环境,不断扩大执法办案效果,形成正确、积极、阳光的舆论导向,呼吁人人参与到保护环境工作中。三是根据审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的进展情况,统筹运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发布污染环境典型案件,把每一场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庭审都变成普法教育的“公开课”,让人人监督污染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让人人都参与到保护环境的工作中,让人人共享环境保护成果。 四是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不断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水平。通过具体典型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从“法、理、情”多角度、全方位地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及有关环保知识的解释工作,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人民法院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也通过精心、细致、负责任的解释工作不断地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引领民众积极主动地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具体行动中,让保护环境理念内化于心,让保护环境行为外见于行,让污染环境行为无处藏身并受到应有的惩处,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得以弘扬。

    人民法院要坚持保护优先,绿色、共享的审判理念,将保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观念逐步落实到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办理工作中去,促进生态环境恢复改善与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平衡协调发展,切实筑牢生态环境保护的牢固屏障。“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民法院铁腕治污,重拳出击,严厉打击污染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督促污染环境责任人对已经污染了的生态环境自觉进行修复,力争实现惩处犯罪与环境修复并重,引领群众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具体言行中,弘扬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正能量,与群众携手共进,不断提高保护环境工作水平。

    法院干警坚持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新时代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不断学习进步,不断健全与检察机关、环境保护政府职能部门、环境保护社会公益组织、相关鉴定机构、司法所、街道办事处等单位组织协调机制,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司法收获感、生活幸福感、法治安全感。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943967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