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两级法院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为契机,创新教育整顿方式方法,以“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持续开展“请您当法官”庭审观摩活动,请人民走近司法,让司法贴近群众,促进法院干警不断提升政治业务素质,树牢司法为民宗旨意识,不断改进司法作风。活动截至目前已经成功举办10期共22场次,抖音直播3场次,活动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活动之初,三门峡中院便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公众开放日制度的实施方案》,决定持续开展“请您当法官”庭审观摩活动。按照该方案的要求,“请您当法官”庭审观摩活动选择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能够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普法教育意义,群众关注度高的案件,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代表等群体,并通过线上三门峡平台向全社会广泛邀请参加旁听人员,庭审后,法院组织旁听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现场互动,征求旁听人员对本案审判的意见和建议,并进行现场释法答疑,还针对热点问题,以案说法、以案释法、以案普法。
在该活动成功举办三期之后,三门峡市两级法院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入推进该项活动,制定了《关于持续举办“走进法院”“请您当法官”开放日活动
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实施方案》,增加了活动次数,由每两周一次改为每周一次,时间由周内改为周末,每月一次抖音直播,目的是让更多的人民群众能够走进法院、感受庭审。
为进一步扩大活动规模,提高活动热度,提升活动效果,从第九期开始,三门峡市七家法院在每周末同期开庭,七家法院火力全开,活动的覆盖面和普法教育的广泛性得到进一步扩大和深化,也使三门峡中院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的试点经验有了更深入的实践。
截至目前,“请您当法官”庭审观摩活动已经成功举办10期共22场次,抖音直播3场次,通过前期活动的举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案件选材类型丰富,内容多样,贴近群众生活,具有较好的普法教育意义。10期22场庭审观摩中,市中院举办4场,六个基层法院各举办3场,共选择民事一审12件、刑事一审5件、行政一审1件、民事二审4件,共涉及民间借贷纠纷、健康权纠纷、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撤销林权证、故意伤害罪等18项案由或罪名,这些案件涵盖群众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到场旁听或观看抖音直播的群众都能够产生共鸣、接受教育、深有感悟。
二是庭审观摩活动组织有序,衔接顺畅。截至目前,“请您当法官”庭审观摩活动共有50余名法官参与开庭审理,共有800余名法院干警参与活动组织、策划、宣传及服务。线上三门峡“请您当法官”栏目目前已具备宣传、报名、公布判决结果、群众留言等各项功能,成为三门峡市两级法院对外宣传与征集群众意见的窗口和平台。庭审观摩活动包括审判和互动交流两个环节,分为庭审、调查问卷、宣判和答疑互动四个步骤,庭审观摩与互动交流相结合,“案件怎么判,您来当法官”,让人民群众亲身体验当法官的感受,对案件怎么判提出自己的意见,通过答疑释法,引导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
三是活动影响力大,群众反响好。“请您当法官”活动受众群体广泛,参与活动人数较多,通过线下邀请与线上报名相结合,活动开展如火如荼。特别是渑池县法院审理的高空坠物索赔案,吸引了将近400名代表及群众到场旁听,卢氏县法院审理的撤销林权证纠纷行政案件邀请了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县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人、县检察院从事民事行政监督的检察官、县直各行政执法单位执法人员及主管领导、全县各乡镇主管法治领导和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郑州大学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部分大学生以及线上三门峡报名群众共计260余人参加活动。
截至目前,10期22场活动在线上三门峡提前发布的公告浏览人数达到87万余人,现场参加庭审观摩人数达到3000余人,市中院2场庭审和渑池县法院1场庭审采用抖音直播的方式同步向全世界进行直播3次,共计21万人观看,12万人点赞,线上线下相结合影响力达到120万余人。
9月5日第十期中院分场抖音直播之后,网友@任重通过抖音传递了一封信,信中说:“看完直播,久久未能平静,原来法院就在老百姓身边,不再是高高在上,严肃威严的一面,也有为群众答疑解惑,听取群众对审判工作的声音(一面)。”同时信中对“请您当法官”活动案件选择提供了宝贵建议。
四是案件当庭宣判或调解撤诉,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好。10期22场庭审共当庭宣判14件,其中一审判决10件,二审维持3件、改判1件,调解6件,撤诉1件,庭后继续调解1件。当庭宣判或调解撤诉并向群众答疑释法的庭审方式更加考验法官的庭审驾驭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及法律素养水平,群众在这种公开透明的庭审模式中能够充分感受到司法的公信力和法官的魅力,能够增进对法院和法官的信任,从而了解法院、理解法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请您当法官”庭审观摩活动仍会持续开展,市法院将以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为契机,以此项活动为平台,搭建法院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让人民群众走进法院、了解法院、理解法院、监督法院、支持法院,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