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动员会和三门峡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动员部署会精神,大力弘扬英模精神,展现政法队伍的时代楷模和时代风采,三门峡法院英模人物系列宣传开启中。小编专访了一批模范先锋代表,请大家持续关注三门峡法院先进典型人物记。
始终以“群众眼里的好法官”为目标,勤奋上进、严以律己、坚守原则、一丝不苟,力求每起案件都达到最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李剑这样说。
“走进办公室,我就感受到了法官职业的崇高和神圣。”
李剑热爱审判事业,相信勤能补拙。每天他早早就来到办公室,阅卷、查法条、整理卷宗,通过一系列准备工作,把新一天的工作内容安排得井然有序。一整天的忙碌,他总是把安排好的工作干完后才离开办公室,常与街灯相伴。周末休息时间,办公楼也常常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作为一名“80后”年轻法官,他放弃了多数的休闲娱乐,把心思都放在工作上。
他意识到,要办好案件,就必须具备过硬的法律理论素养和办案业务素质。在办理好案件的同时,他还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钻研审判业务,提高办案水平。
他常半开玩笑的说:“走近办公室,我就感受到了法官职业的崇高和神圣。” 每一件案件审结的背后,都凝聚了他的辛劳和付出。从他对待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中,感受到他对法官这份职业的热爱。凭着对法律的崇尚与热爱,他敬业负责,执着前行,无怨无悔。
“让当事人信任不难,笑脸相迎就能打消他们的顾虑。”
李剑清瘦、温和,会见当事人时,他总是面带微笑,平和的语气、谦虚的态度让他赢得了当事人的好感和信任。对那些态度蛮横、情绪激动的当事人,他也能做到耐心地倾听,不失时机地对当事人进行释法析理。真诚的态度让他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随和的性格让他进行调解工作事半功倍。
河南电视台聚焦中原栏目曾把他办的一起案件作为办案效果好的典型案例予以报道。该案系宁某与韩某等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上诉案。宁某是一名包工头,建筑工程施工完毕后,发包方韩某等人相互推诿,坚持认为自己不应承担付款责任,不愿支付下欠宁某的工程款。宁某无奈之下提起诉讼。原审判决发包方支付下欠宁某的工程款。发包方合伙体中的韩某因一审败诉,内心中对法官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李剑作为案件二审承办人,通过阅卷了解案情后,立即电话与韩某进行沟通,并通过与韩某委托代理人沟通,在电话中对韩某进行释法析理。最终,韩某被他执着的精神和诚恳的态度所感动,最终撤回上诉,该案服判息诉。宁某和农民工们对该案的处理结果十分满意,冒雨将一面“清正廉洁、秉公执法”的锦旗送到李剑手中。
“要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心情,要相信他们的善良。”
来打官司的不少是遭遇不幸的社会底层群众,他们更渴望理解和尊重。正是怀着对老百姓的深厚感情,让作为法官的李剑赢得了当事人的信任和尊重,也让案件当事人通过对法官的接触和感受取得对法律的信任和尊重。
他曾审理一起杨某与陈某婚姻纠纷案件。杨某驾驶车辆发生事故,致高位截瘫,为了给杨某治病,分别借双方亲属部分外债未能偿还。后陈某外出打工,并提起离婚诉讼。孩子杨小某自愿随母亲陈某生活,陈某自愿独自承担杨小某的抚养费用。一审法院审理后判决陈某与杨某离婚,女儿杨小某由陈某抚养,抚养费用由陈某负担。杨某对一审判决不服,不愿离婚并要求陈某承担为其治病所欠债务的一半。开庭时,因杨某行动不便未到庭,便委托其父亲进行诉讼。杨某的父亲与陈某对立情绪较大,致使案件不能调解。为了彻底解决纠纷并考虑到当事人双方经济困难,李剑与同事顶着烈日到杨某家中做其思想工作。走进杨某的租住房,李剑立刻感受到了这个不幸家庭的艰难处境。狭小的租住房中仅能支起一张单人床供杨某卧床养病,而杨某的父亲只能在夜间打地铺休息。在这个房间里,李剑和同事们耐心倾听杨某父子的艰辛和抱怨并不失时机地对杨某进行说服,从法到情,以情讲理,平复杨某父子的情绪,最终他们决定接受判决。临走时,李剑将身上仅有的200元留给了杨某父亲。走出杨某的租住房,太阳已经落山,杨某的父亲把他和同事送出很远,并含着眼泪说:“感谢你们能来家里看看,没事来家坐。”这个案件让李剑体会到老百姓的艰难和质朴,多数老百姓还是通情达理的,即使那些情绪激动的当事人,只要法官理解其心情,体谅其处境,做到耐心细致、工作到位,当事人都会理解法官的工作,接受法院依法对案件的处理的。他感触很深,对当事人有了更多的理解和同情,“当事人都不容易,要理解当事人的处境和心情,要相信人民群众的质朴善良。”
“要做个好法官,更要做个好人。”
工作中,李剑兢兢业业,生活中,他热衷于公益事业,义务交通岗、资助贫困学生、学雷锋法律咨询等公益活动总能看到他亲和的面容和清瘦的身影。
在审理的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时,因被告冯某的丈夫生前欠原告一万元,原告诉至法院请求冯某母女归还欠款一万元及利息,一审法院认定冯某母女三人作为借款人的继承人承担还款责任。冯某上诉提出其系贫困户,且不是借款人,不该承担还款责任。根据冯某提供的线索和审阅证据掌握的情况,李剑多次到冯某居住地村委和扶贫对口单位进行走访,核实到冯某母女三人确系国家立档建卡的贫困户,而且冯某的大女儿即将面临高考、小女儿年纪尚幼,冯某肩部患有疾病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其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双方当事人都是居住在灵宝边界乡镇老实巴交的农民,经济状况都不宽裕。而从法律层面考虑,冯某确实依法应当承担还款责任,但其家庭经济状况却不能满足履行调解,若判决进入强制执行,难免加重冯某经济负担,还可能影响其女儿正常参加高考。在征求双方当事人调解意向后,为了案结事了,李剑绞尽脑汁拟定了多个调解方案。在与扶贫主管部门和一审法院多次沟通后,一审法院适时启动了司法救助政策,对冯某给予司法救助七千元。但根据原告诉求和调解意见,即使不计算利息,司法救助金额与原告出借本金尚相差三千元,这部分款项从何而来?经与冯存香居住地村委负责人了解,冯某承包地上栽种的玉米已经成熟,因其家庭缺少劳动力无人采收。李剑和同事们联系村干部、组织原被告当事人一起到冯某承包地进行了查看,对可能烂在地里的农作物帮忙进行了收割。在征得原被告同意后,成熟的玉米作价三千元抵偿欠原告的款项。至此,原被告双方纠纷圆满解决。
秉公心司法,凭良心做人。排难解忧,化怨消激,以春风风人,以夏雨雨人。丝丝缕缕,沁人心脾,点点滴滴,润物无声。原本看似无解的司法难题得以破解、看似冰冷的法律也泛生出暖意融融。
进去法院工作十余年,面对民事案件多、办案压力大的处境,他将自己的法学理论专业学以致用,结合办案实际,钻研审判实务,迎难而上,加班加点,办理的案件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连续荣获各项个人荣誉,先后荣获三门峡市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市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先进个人,法官送法进军营活动先进个人,敬业行动先进个人,三门峡市五一劳动奖章,全市十佳政法干警,全省法院系统先进工作者等称号。
让梦想照亮人生,用真诚成就梦想。李剑虽然只是一个普通法官,但他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总是真诚地微笑、认真地做事、诚恳地待人、无悔地付出……他用所办的一起起案件,所做的一件件事,一次次地印证着,他无愧于当事人的尊重,无愧于同事们的信赖,无愧于众多的褒奖,更无愧于法官公平正义的形象。“要做个好法官,更要做个好人。”这是他的愿望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