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队伍建设 -> 先进风采

教育整顿进行时|作品说 · 先锋模范代表李剑(一)

  发布时间:2020-09-15 09:30:07


                                  成 长

                      第一届“天平杯”征文优秀作品

    在电脑前敲完第三个“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已是深夜,但却仍没有丝毫困意。想起院里组织的天平杯征文,忽然起意,不如提笔拟篇初稿。看到征文题目《我最难忘的一件事》,突然失去了刚刚拟写判决的文思泉涌,换之头脑一片空白。或许是太久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过生活的得失和人生的意义吧。一杯清茶、一支香烟,把写判决时塞满脑海的法律法规放空后,十年间工作的印记如拼图般一件件闪现。于是趁着人静露寒、抛却杂念,临灯提笔、顺思成文。

    2008年,从小城卢氏到市法院工作。尽管原单位和法院性质相似,但不同的社会职能和工作环境,让我对法院工作充满了好奇和期待。起初,我的工作任务主要是撰写宣传文稿、扛着摄录机械参加院里各项活动、操作录制庭审活动。心怀那份年少特有的心气,上班时间总是快步如飞,生怕耽误一丝一毫的时间。内心中却仍向往着能像前辈那样,在审判席上释法析理、判是断非。直到一次平常的经历,让我对当时自己的工作状态产生了一丝触动。那天下午,在完成一次刑事案件庭审直播录制任务后,一位参加庭审旁听的老人走上前来向我咨询案件相关法律问题,看到我无语中涨红的脸,老人丢下一句“法院人都不懂法”后便转身离开。那种语气入耳扎心,但又不无道理。尽管明知对自己不是合议庭成员不能对案件随意发表意见,但当时内心中确对案件认知一片空白,学习时烂熟于心的那些法律知识早在日常琐碎的工作中清零。突然发现法律专业出身的自己连解答群众法律困惑的能力都不具备,更何谈依自己所学展自己所能崇法律之威。五年专业法律学习、呕心沥血一次通过司法考试、不忘初心从小镇到城市,这一步步的努力让我对目前的状况生出了疑问,我到法院就是为了一份城市的 “铁饭碗”吗?不能从事审判工作,那么在法院工作意义何在?

    人有时很奇怪,在产生一个念头后就会有一种近乎偏执的执念。这让我对审判工作的向往与日俱增。实在做不了想做的,就去做和它相关的事情,这样前进的步伐就更加笃定。愿望归愿望,本职工作还是要如常进行。不同的是我再次拿起法律知识读本,充实自己的法律专业知识。网络宣传工作包含一项工作,就是在网络平台上为涉法当事人解答诉讼中的困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便借助豫法阳光平台,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补充知识。通过一件件群众网络反映的案件问题,用自己所学释法答疑。临近当年年末,省法院进行网络宣传先进个人评选,我的名字竟然赫然在列。就在那一刻,突然觉得自己日常所做的自以为“无用”的琐碎工作,竟然也是学以致用的途径。记得当天自己还在博客日志上敲上一句“如是如常、发愤图强”,以此告诫自己安于岗位现状,但仍需积累经验,展长弥短。

    就在我对宣传工作恢复了热情和信心的时候,我的岗位发生了变动。2012年6月,我被调到民二庭从事民事审判工作。这是院里因为新进人员而进行的一次普通的人事安排,但对我而言确是得偿所愿,但真实内心中却没有想象中那般欣喜若狂。就这样平静的,我的工作角色和岗位担当再次发生了变化。内心中甚至还萌生出小小的“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得意念头。然而,挫折却不期而至。我接手承办的第一个案件是一起交通事故纠纷,受害人因交通事故死亡,死者家属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服提出上诉。开庭之前,通过阅卷、查法条、找判例,对案件基本事实和处理意见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本以为成竹在胸,案件审理会顺利完成。准备够充分了,但意外状况还是发生了。死者家属情绪激动,当庭暴跳如雷,这种突发状况让我手足无措。好在合议庭的另外一位前辈法官厉声喝止后,当事人情绪略微平静。这位前辈看准时机向当事人说明扰乱法庭的后果,并向当事人说明了相关法律规定和一审判决的依据理由,这样,我的第一次庭审得以勉强进行完。事后,我对自己惶惶然的自以为是感到很是愧疚。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每次开庭前都会考虑可能发生的状况,并向有经验的法官请教处理方式。

    就这样在否定中,自己也在不断进步。一次次的庭审、调解、判决,审理的案件也从一件、到几十件、到之后一年一百余件,渐渐的,我也从一个“菜鸟”助理审判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入额法官。拿到法官团队的入场券,并不意味着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随心所欲。相反,这意味着需要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并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为当事人解决纠纷也从最初的好奇、到期间的忧虑和抵触、再到现在的责任和担当。让我庆幸的是领导和同事的支持和帮助成就了现在的自己,自己和集体共同历练、成长。

    让我难忘的不是工作中发生的困难和成绩、也不会单单是印象深刻的片段。那些焦虑之后的释然、烦躁之后的愉悦、兴奋之后的沉淀才是让我最难忘的,这些内心中不断变化的过程汲养了我的境界、拓展了我的眼界、丰富了我的世界,或许正是润物无声的渐渐成熟才是让我一生难忘、受益终身的。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715899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