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匪石
第二届“天平杯”征文获奖作品
作为一名法官,我们审阅着别人的故事,也经历着自己的人生。有喜悦、有悲伤、有顺境、有逆流,然酸甜苦辣皆生活,只有经历了风雨的洗礼,才能真正洞察世事的本质,顿悟生命的真谛,才有战胜自己的勇气。
——前记
“陈XX把咱俩给告了。”
“谁?”
“就是那个在工厂干活胳膊被机器轧掉的那个陈X的姐姐陈XX,给县领导发的短信,我随后把短信转给你……”
2019年9月的一天,我接到执行同事的一个电话。我并非没有听清同事说的名字,也不是不记得陈XX这个人及她的故事,相反我对她印象十分深刻,只是我没有想到会是她。如果没有这场事,我还自认为她的案件是我办过的较为成功的一个案件。看着同事转发的洋洋洒洒千余字的短信,我心中五味杂陈,委屈、沮丧、失望、心寒……更多的是疑惑,我确实不明白,明明当时双方都满意的结果怎么现在成了原告口中的冤案。
这是我在2018年12月办结的一起案件,事情起因很简单。2017年10月21日,陈X到位于自己村落附近的被告公司工作,11月5日,在工作过程中,右侧上肢、胸部及头面部被机器卷入后挤压,后在场其他工作人员及时发现,并切断电源将陈X送入医院抢救治疗。住院期间费用共20余万元,已由被告公司支付。出院后,陈X多次找被告公司要求赔偿无果,遂于2018年10月诉至法院,要求被告公司赔偿其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共计40万元。原告陈X的姐姐陈XX作为代理人之一参加诉讼。
按照正常程序,我们向被告送达了应诉手续,定了开庭时间。但在开庭过程中,被告提出双方之间系劳动关系,应当按照工伤处理,原告则坚持按照人身损害主张权利。相较而言,按工伤处理的程序更为复杂,仅民事诉讼前的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等等程序就要耗费原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按照人身损害处理,程序相对会简单,但原告仍需要进行伤残等级鉴定,这个鉴定期间也不短,加之一二审程序及执行程序,原告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考虑到原告的伤情和后期治疗需要,征求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双方均同意调解。
调解首先要解决的是数额的问题,双方关于赔偿数额的争议相差10万元左右,且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调解进入了胶着状态,被迫中止。在此次调解结束后的几天中,通过多次电话沟通,我听到了原告及其姐姐的哭诉,也了解了被告企业的困境,但双方调解的态度也都很积极。转机也出现在这几天中,一天原告代理律师找到我,称之前办理过一个案件,当事人的伤情和原告的基本一致,可以参照那个案件计算原告的伤残等级。这不失为一种解决途径,在征得被告的同意后,有了第二次调解。经过一下午“漫长”的计算、双方“拉锯”式沟通及法庭的调解之后,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了一致,被告赔偿原告各项损失45万元。但关于支付方式,双方再次发生争执,最后根据双方的意见及被告公司的经营情况,形成三条意见:一是被告将公司所有的位于义马市的三套房屋抵顶给原告;二是被告公司为原告提供适合原告劳动能力的岗位,每月定期支付工资及赔偿款项,以保障原告的正常生活;三是被告分期支付原告赔偿款。考虑到意见一中房屋的买卖及升贬值问题及意见二长期性中潜在的风险,原告采用了第三条意见,站在原告的立场考虑,这也在情理之中。但被告表示要回去和领导汇报。
第二次调解结束后几天,一直未收到被告的答复,在电话同被告代理人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被告公司领导的意见是如果采取意见三,只能在两年内把款项付清。这个意见原告定是不会同意。考虑到案件前期的良好基础,法庭组织双方进行了第三次调解。从下午2:30到晚上9:00,通过面对面、背对背、案例分析、成本考量夹杂着与被告公司领导的电话沟通,对原告家属亲友的劝解等等调解方式,双方当事人终于就支付方式及诉讼费的负担等问题达成一致意见,扣除前期支付的医疗费,被告再支付原告45万元,调解结束后的一周内支付1万元,用于原告的治疗,剩余部分分三次于2019年12月31日前付清。同时为了确保被告按时支付,原告权利切实得到保护,对违约责任等也进行了约定。双方对此结果都很满意,连连感谢后离开法院。
星河遍布,尘埃落定。作为承办法官,这个案件在调解中花费的精力其实并不比判决少,虽然过程比较坎坷,最终结果是好的,我心里还是升起了满满的成就感。
在结案九个月后,这个案件以这种近乎信访的形式再次出现在我面前,确实出人意料。后来,经过了解,在执行过程中,原告听说被告公司经营状况不乐观,怕赔偿款无法保证,于是采取了这种途径施加压力。再后来,经过执行同事的不懈努力,原告赔偿款全部执行到位,向执行干警送锦旗表示感谢,并通过执行干警表达了歉意。至此,案件才算真正的尘埃落定。
法官这个职业是一个不断积累、沉淀的过程,记得当初我怀揣对法官职业的憧憬和向往走进法院时,一脸懵懂又满怀期待地问教我记庭的那个姐姐:“案件好办么?办离婚时间长了,你会不会对婚姻失望?”至今,那个大姐姐“不会,我会更加珍惜”的回答犹在耳畔。后来,我一步步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然后到审判员,办理的案件慢慢多了,听到的故事也慢慢多了,我也曾经焦虑和不安,有过退缩和逃避,然而当我置身于一个案情中时,职业的神圣和崇高又令我一往无前。回望来时路,那些欢笑和泪水、失去和收获,都已化作成长路上的一抹色彩,温润了岁月,丰盈了流年。而那些关于青春的故事、关于梦想的誓言,也一直未曾褪色,只是以另一种无私无畏、天高云旷的淡然,以一种初心未改、使命在前的担当,以一种九死不悔、矢志不渝的坚守的形式在激励我们前行。
如果有人问我:“再给你一次选择的机会,你还会选择法院么?”我会坚定地回答:“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