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审判研讨

义马法院以新时代“枫桥经验” 拓展诉源治理渠道

  发布时间:2021-12-01 11:14:05


    义马法院深入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导下,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下,与派出所、司法所、街道办事处等基层单位组织携手共建纠纷解决平台,尽可能的将矛盾纠纷“就地解决”,以扎实有效的司法实践拓展诉源治理渠道,预防矛盾于未然,化解纠纷于萌芽,实现了预防在前、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的诉源治理效果。

    一是高效做精分内工作

    义马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立案庭)依据纠纷性质、繁简程度、案件当事人情绪状况等因素,精准适用符合具体案件特点的程序,以实现不同案件在诉讼系统内的合理分流,力争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推动案件依法(程序法)高效流转。义马法院在全院全面推进诉讼调解工作,在广大干警中,已初步形成“愿调”、“善调”、“乐调”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策群力、凝心聚力,全院干警牢固树立全院一盘棋思想,齐心协力、齐抓共管,切实抓好抓实抓紧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诉源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义马法院正积极探索家事、小额诉讼、相邻关系等纠纷调解前置改革,加大委派、委托调解力度,尤其是对于物业合同纠纷等多发易发可能涉群体性案件,发挥司法裁判的引领、示范作用,源头化解大量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众多纠纷。对未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及时流转至新型审判团队,参与调解的法官原则上不参与同一案件的裁判。

    二是强化对接平台建设

    义马法院将诉讼服务中心建设与诉调对接中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了从单一平面的衔接功能向多元立体的服务功能转变。义马法院以诉讼服务中心为依托设立诉调对接窗口、非诉案件分流室、社会法官调解室、司法确认工作室,建立了诉调对接长效工作机制,引入相关调解、仲裁、公证等机构或者组织在诉讼服务中心等部门设立调解工作室、服务窗口。诉调对接中心积极协调各工作室相互协作、有序对接,使调解工作呈现新常态。义马法院邀请乡贤参与社会纠纷矛盾化解。义马法院建立健全特邀调解组织名册制度、特邀调解员名册制度、律师调解员名册制度、无争议事实记载工作机制、刑事诉讼中的和解、调解制度,完善行政案件协调和解机制,落实调解协议司法确认制度。义马法院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综合治理,拓展诉源治理渠道,加强府院联动,在党委的领导、政府的主导下,积极与派出所、司法所、街道办事处等基层单位组织共建纠纷解决平台,“发动和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将矛盾“就地解决”。义马法院还设立了便民巡回法庭,为群众提供便捷、舒心、高效的司法服务。

    三是健全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建设

    义马法院已经形成了与社会法官调解室对接机制、与行政机关调解对接机制、与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对接机制、与公证机构的对接机制、网络在线纠纷解决机制,无争议事实记载工作机制等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上述诉调对接工作机制的运转效能,积极探索建立调解前置程序,引导当事人在登记立案前自愿选择特邀调解员或调解组织先行调解。义马法院已经开通网上立案、网上缴纳诉讼费等便民服务。义马法院以“互联网+”思维进一步探索建设集网上咨询、在线调解、网上立案、网上缴费等一体化在线纠纷解决系统,为群众提供经济、便捷、高效的纠纷解决渠道。

    四是积极完善调解工作的奖励机制

    义马法院积极与政府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实行调解员有偿服务。让调解员辛勤的劳动、诚挚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义马法院大力表彰调解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让调解成效显著者得到应有的荣耀,全院上下均积极参与社会矛盾化解,共建和谐社会的大潮中。此外义马法院还加强调解员职业培训,积极与司法行政机关、人民调解组织协商建立业务指导与培训交流机制,定期通过集中学习、座谈研讨、以案说法、联动调解、邀请参与庭审旁听等形式,对各级调解组织的调解员、行业调解人员、行政人员进行法律知识、调解技能的指导和培训,以提高调解人员、行政人员的法律素养、业务能力和纠纷解决技能。

    五是切实加强诉源治理宣传

    义马法院积极参与诉源治理,对带有普遍教育意义的矛盾纠纷积极主动做好司法宣传工作,积极发挥司法裁判的引领示范作用,引导群众选择便捷便利的纠纷处理方式,力争将多数纠纷就地化解,消化在法院之外。民法典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法官要肩负起贯彻实施好民法典的时代使命,加强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结合司法实践,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宣判一案,教育一片,宣传党纪国法、传递司法温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法治理念。义马法院加强和规范释法说理,耐心细致地进行判后答疑,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树立好正确导向,加强正面引导、深入引导,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引导全社会依法行事,为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568324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