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市人民法院五亩法庭
灵宝市人民法院五亩法庭立足当地乡村乡情,精准把握职能定位,以“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为目标,以“新时代调解理念”为指引,以便民利民为民为主线,以“完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三大平台”为抓手,以“激活基层治理最末梢”为手段,以诉源治理为核心,创新“矛盾纠纷实质化解”生动实践。
五亩法庭服务产业发展,打造“惠民法庭”。在产业发展上着力,针对辖区以烟叶种植、果品生产为支柱产业的实际情况,以服务烟农、果农为重点,在辖区合作社、涉农企业、种植基地等设立“签约法官”,为农户提供《农资买卖合同样本》《农产品购销合同样本》《农村土地出租流转合同样本》,提供法律咨询与指导。开辟涉农“绿色通道”,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司法服务。
五亩法庭回应群众关切,打造“为民法庭”。围绕“家和万事兴”主题,温馨布设家事审判微法庭,缓和当事人对抗心理。与妇联、民政等十部门建立家事纠纷多元化解联动机制,出台离婚冷静期、家事观察团等文件,推行财产申报,出具离婚证明书、子女抚养承诺书,促进家庭矛盾实质化解。围绕儿童权益暖心维护,设立离异家庭子女成长数字档案,针对未成年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围绕老年群体温情保护,开辟老年人优先窗口,推广适老型诉讼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上门提供诉讼流程答疑解惑、智能化设备使用指导、诉讼材料转交等“一对一”导诉服务。针对争议较大、法理情交织的案件,由村委会、老人协会等组建“社会观察团”,或抽取人民陪审员组成“百姓评议团”,通过调查问卷、调查报告等形式收集意见作为裁判参考。
五亩法庭走进田间地头,打造“便民法庭”。让审判贴近民情,指导行政村依法制定村规民约。让审判对接民需,推行“假日法庭”“灯光法庭”,携带宣传展板和挂图,选择涉帮信犯罪、校园欺凌、赡养、抚养、彩礼、担保、土地承包、相邻关系等典型案件,到案发地、村部大院、田间地头、庙会集市就地审理,就地调解,就地执行、就地释法,以群众沉浸式旁听,增强代入感,用“小案件”讲好“大道理”,着力培育乡村“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活跃在乡村,传承孝德文化、法治文化。让法治走进民心。针对山区交通不便的实际情况,开展法官“六进六送”机制,一体开展巡回审判、判后答疑和现场讲法。
卢氏县人民法院五里川法庭
卢氏县人民法院五里川法庭位于豫西边陲,距离卢氏县城55公里,是河南省辖区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平均海拔最高、距离中心城市最远的基层人民法庭。“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以来,五里川人民法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为指导,以群众工作为全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豫西大地上落地生根。
五里川法庭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注重源头治理。将辖区乡镇、行政村的网格化调解员纳入法庭调解网络,建立调解员微信群、公布网格化调解员联系方式、悬挂人民调解分布图。将争议不大、冲突较小的纠纷,通过与所在村网格化调解员联系,利用调解员“熟人”“熟事”“熟纠纷”的优势先行调解化解,暂不能化解的再由法庭介入,力争纠纷就地化解,“小事不出村”。
五里川法庭聚焦非诉解纷,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中的责任担当。“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活动以来,法庭依托党员干警担任辖区五个村(社区)法治副书记这一平台,先后开展反电信诈骗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等主题法治培训;开展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指导村规民约制定、指导 “三零”创建工作;支持辖区党委政府开展无讼村创建,鼓励群众依据村规民约开展自治。
五里川法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力做好审判主责主业。五里川法庭探索总结的“四集中工作法”即集中送达、集中开庭、集中宣判、集中执行,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平均审理天数。
五里川法庭坚守执法办案“主战场”,通过巡回审判、“晚间法庭”、午间调解、节假日执行、线上诉讼等便民举措,以公开宣判、以案说法、送法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等形式,让人民群众“零距离”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近距离的法治宣传,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释法说理,积极引领社会风气向上向善,从根本上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筑牢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