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案例研讨

【反诈进行时】年后求职,看到这句话就必须警惕了

  发布时间:2023-02-28 10:38:40


    春节假期结束了

    开工返岗后

    或许还有部分人

    正谋划开启新的职业生涯

    殊不知

    求职路上也有很多骗子设的坑

    大家务必提高警惕

    刷单返利诈骗

    “零风险、工资日结、多劳多得、时间自由”“只要你有电脑,只要你会网购,那就不是事儿”“男女不限、专业不限,年龄不限”,这种招聘广告看起来很诱人,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骗子利用招聘网站、兼职类QQ群等发布兼职刷单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受害人。

    等受害人开始刷单后,再以操作错误、系统、网络出问题等借口,要求受害人多次汇款,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

    天上不会掉馅饼,不要被蝇头小利迷惑双眼,时刻谨记网络刷单都是诈骗,只有不贪小便宜、不信虚假广告才能远离诈骗。

    “群发消息”招工诈骗

    “某酒店诚招业务员,年龄18-40岁,月薪1万元;某服装服装公司招聘女工,月工资8000元……”骗子一般以优厚的工作待遇为诱饵,抓住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通过手机、网络群发虚假招工信息,等待求职者上钩。

    如果求职者打电话过去咨询,往往会被要求交报名费、押金等。然而,一旦求职者转钱过去,骗子便将其拉黑。

    警方提示

    正规的单位发布招聘信息不会用群发手机短信的形式,手机接收到的招工短信很大可能是诈骗信息,大家切莫理会。网络上看到的招聘信息,一定要仔细核实。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押金、保证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熟人帮忙”招工诈骗

    骗子往往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可通过“关系”帮求职者找到“好”工作,但为了疏通关系需要花钱。

    当求职聘者交钱后,骗子要么逃之夭夭不见踪迹,要么“好”工作遥遥无期。

    警方提示

    这类诈骗手法其实很老套,但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很容易得逞。提醒大家,找工作不要轻信那些陌生人的“硬关系”,也不要被各种不靠谱的广告所迷惑。

    “视频面试”招工诈骗

    骗子往往以高档酒店、服务场所等急需员工,待遇优厚为名,发布虚假招聘信息。之后再以需要面试为由,将求职者骗到一些高档场所,并声称面试官“身份特殊”,必须使用视频设备进行面试。

    求职者往往没有见到“面试官”,却被告知面试已经通过。整个过程骗子与求职者不见面,全部使用电话或网络联系。当“面试”结束后,骗子就会要求求职者缴纳各种费用。

    警方提示

    由于视频面试往往是通过小广告、网络、短信等媒介发布,求职者可在网上通过搜索引擎查询有关招聘单位的信息,或对招聘者所留下的联系电话及信息关键字进行搜索。如果发现最近一段时间里,同一个电话号码在不同网站或为不同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时,就很有可能是骗局。

    招聘“男女公关”连环诈骗

    骗子在网上打着“某酒店”“某俱乐部”等场所的旗号,发布“招收男女贵宾接待、司机”的信息。

    等求职者打来咨询电话时,骗子会告诉求职者是去做“男女公关”,并描绘一通日赚斗金的“美好前景”。

    等求职者心动了,骗子就会让求职者先交报名费。收钱后,“工作人员”会把求职者带到某酒吧、KTV等娱乐场所包房内“面试”。

    面试时,对方就会说穿着不行、气质不好等。之后,骗子又告诉求职者需要“包装一下”,借此要求求职者再掏服装费、培训费等,进行第二轮诈骗。

    警方提示

    非官方网站上的招工信息、路边张贴的招工小广告等,特别是声称有丰厚待遇的“灰色”工作,请小心谨慎,不要轻信,极有可能是骗子精心设置的骗局。

    提醒广大务工人员

    不要被不明网站上不切实际的招工信息和街头的小广告所迷惑。虚假的招工信息,往往以优厚的待遇和工资报酬诱惑急于找工作的求职者,一旦轻信,便有可能掉进骗局,提醒大家对这类小广告要慎之又慎。

    找工作要到正规的劳务市场、有营业执照的中介所或官方的招聘网站,不要到“黑中介”找工作,以防钱财被骗,更不要将本人的身份证等有关证件随意交给对方。

    一旦遇到需要交“保证金、服装费、培训费”的招聘信息,多半是骗局,要提高警惕,防止被骗。

责任编辑:xcc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570193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