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义马法院井冈山之行

  发布时间:2011-05-12 09:54:11


    中国法院网三门峡频道讯  井冈山,这是个在我们国家,甚至在全世界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她是中国革命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享有“中国革命摇篮”之美誉,也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为认真落实中央政法委“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活动部署,我院组织全体干警赴井冈山接受革命教育。2011年4月21日清晨,我和单位同事一行60余人,怀着崇敬之情,踏上了这片红色的土地。

井冈山,位于江西、湖南两省边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周围五百多里。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在这里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农军也来到了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胜利会师,中国革命的华彩乐章从此奏响。

我们首先参观的地方是井冈山五大哨口之一的黄洋界哨口。黄洋界位于茨坪西北面17公里处,海拨1343米。此地,峰峦叠翠,竹茂林密,高山阻路,地势险峻。因时常弥漫着茫茫的云雾,好像汪洋大海,一望无垠,故又名:“汪洋界”。1928年8月30日,湖南、江西两省敌军各一部,乘红四军主力还在赣西南欲归未归之际,向井冈山进犯。红军不足一营,凭借黄洋界天险奋勇抗敌,激战一天,击退敌军,胜利地保卫了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在战后写下豪情满怀的诗篇:                  

    西江月  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漫步黄洋界哨口,在残存的战壕、滚木,在嶙峋的山石和原始的土炮前,仿佛又看到了红军战士殊死激战的场景,听到了炮声隆隆,杀声震天的呐喊声。革命先辈不怕死、不畏难的意志和决心让人肃然起敬。

    在大井村毛泽东故居,我们听到了当年井冈山群众流传的一首歌谣:“行洲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这是大小五井所指的是井冈山上的5个村庄──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层峦叠嶂的群山环抑着5个村庄,其形状如一口口井,因此而得名。大井是5个个村庄中最大的一个村子,是当年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陈毅等一代伟人和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重点地点之一。“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 在反围剿斗争中原来房屋都被国民党匪军烧毁,只残留几米布满弹痕断壁,解放后党和人民政府又进行复修重建。走进一间间厅堂斗室,观瞻着一件件简易粗笨桌案条凳,使人不禁浮想联翩,心潮久久不能平静。

    八面山哨口位于茨坪西北面19公里处,海拔1484米,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五大哨口之一。站在哨口上极目眺望,连绵起伏的山峰尽收眼底,故得名“八面山”。八面山哨口地处江西与湖南两省的交界线上。1928年5月,红四军和大井乡群众在此设立哨口,筑有三个工事、三道防线和一幢简易哨棚。红军经常在此防守,控制湖南炎陵县松木坪通往大井村的一条道路。当年有一首歌谣反映了哨口的情景:“八面山啊山座山,哨口做在山上山;反动白狗来进攻,有命来哩没命还。”红军战士筑冰垒、抗顽敌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就发生在这里。

    阳春时节雨纷纷,满怀崇敬祭英魂。4月22日,我们来到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革命博物馆参观瞻仰。大家抬着花圈,手执院旗,缓缓拾级而上,神情肃穆地步入纪念堂,向长眠于此的四万八千多名革命烈士鞠躬默哀,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在无名英雄纪念碑前,干警们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表达了继承遗志,发扬传统的坚强决心。在烈士英名录前,在模糊而又清晰的历史图片前,在陈列着的朱德的扁担、锈蚀的大刀、长矛、梭镖和红军战士的血衣前,大家听着工作人员的讲解,回想着艰苦卓绝的井冈山斗争,心潮起伏,久久不愿离去。

    在井冈山的两天参观学习,大家置身于一处处历史遗迹,仰望雄伟挺拔的苍松翠柏,环顾生机盎然的井冈翠竹,俯视满山遍野的映山红花,红军战士英勇杀敌、浴血奋战的情形时常浮现在眼前,遥想着中国革命星星之火之艰辛、燎原大火之奔放。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让人感奋,催人向上。

    短暂的红色之旅就要结束了,我们即将踏上归途。回望春日的井冈山,山青、树茂、竹翠、花红,风景如画令人留恋忘返。那巍峨高大的五指峰、浩气长存的领袖峰,历经风雨,巍然屹立;那挺拔茂盛的松柏、郁郁葱葱的绿竹,饱受冰霜,生机勃勃;那漫山遍野的杜娟花,风吹雨打,风采依然……。从它们身上折射出那种生生不息、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难道这不正是当年井冈山人民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吗?

    井冈山,你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孕育了中国革命,培育了井冈山精神。你是一块热土,一块圣地,你是中国革命的摇篮!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切都那么富有诗情画意和革命传奇色彩。那高耸入云的松树像红军战士的长枪;那茂盛挺拔的竹子像赤卫队员的长矛梭镖;那满山遍野的映山红花更像是燎原全中国的熊熊烈火。你是英雄的山,革命的山,你的革命斗争精神将永放光芒。

    井冈山之行虽然结束,但是红色之旅才刚刚开始,我们将永远沿着无数革命前辈走过的红色之路一直走下去,一定把井冈山革命精神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643908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