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院网三门峡频道讯 11月10日下午,义马市人民法院组织全体干警认真收看了全省法院第三次“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暨“法官村长”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实况。该院党组书记、院长董书军强调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抓好“一注重”、“二着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不断开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新局面。
一是注重抓好“三个提升”,扎实有效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集中办理”活动,让每一名农民工都能及时足额拿到血汗钱。一是提升作风。要真正把农民工看“亲”,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想问题、干工作、做事情,尽心竭力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像对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那样把他们当作亲人。二是提升举措。就是要倾注更大的精力,采取法律允许的一切手段,加大办理力度和排查力度。要建立台账,制定措施,纳入清欠范围,凡是群众来电反映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经核查未列入台账的,要逐件进行责任倒查,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责任。要加大审判力度,组织有效力量,组建专门合议庭,专人负责、专人督办,专人办理。要加大执行力度,在查找被执行人财产时,穷尽责令被执行人申报财产、奖励举报、委托审计等一切手段。要更高效,在确保公正的前提下,开辟绿色通道,坚持快立、快审、快结、快执,最大限度地挽回农民工的损失。要更便捷,采取一切便民措施,方便农民工参加诉讼,随时随地解决涉诉农民工的困难。要更关爱,要进一步加大救助力度,决不能让他们因经济困难而打不起官司。三是提升效果。要坚持“数字真实”,坚持“措施扎实”,因案制宜,因案施策,穷尽一切手段和措施,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要坚持“效果务实”,让每一个“讨薪”的农民工早日拿到他们应得的报酬,充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二是着力抓好“三个切实”,深化推广法官村长制度,从源头上减少纠纷产生,缓解案多人少压力、减少涉诉信访产生。一是切实转变思维方式。要多个角度看问题,把眼光放长远,从内部挖潜,向外部借力,多方位的寻求解决工作难题的好方法,积极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做法,努力实现法院工作的根本性改观。二是切实深入基层,更有效地推进民意沟通工作。“法官村长”要深入基层社区到老百姓中间倾听意见建议,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融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实现司法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就地解决矛盾纠纷。三是切实转变观念,更能动地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认真学习借鉴汝阳县法院和西峡县法院推行“法官村长”和“一村一法官”工作机制的创新经验,积极探索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途径、新方法,借助全社会的力量实行对矛盾纠纷分流疏导、综合治理,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