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即将召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掀开新的篇章。人民法院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任务日益艰巨,表现在司法能力不足与人民群众司法需求不断增多的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大量社会矛盾以案件形式拥入法院,有关公平正义、和谐稳定等社会热点问题聚焦法院,考量着我们的应对能力和智慧;司法改革向纵深推进与案件处理难度加大的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法院工作触及的矛盾更加敏感,统筹的利益更加复杂,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作为基层法院,在日趋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在保稳定促发展中,如何站好位,履好职,尽好责,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政治课题。
一要持续发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惩罚犯罪、保障人权、维护稳定相统一。一是依法严惩杀人、绑架、爆炸等重大恶性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黑彩等多发性侵财犯罪;依法严惩称霸一方、危害百姓的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依法严惩贪污、贿赂、挪用公款、渎职等职务犯罪。二是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危害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严厉打击重大事故、危险驾驶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三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宽严依法、宽严适度,对犯罪情节轻微的初犯、偶犯、过失犯、老年犯等,依法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最大限度减少社会对抗。四是积极探索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圆桌审判、分案审理、心理疏导新机制,教育、感化、挽救问题青少年。五是主动参与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加强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轻微刑事案件和解以及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完善审判工作与社区矫正衔接机制,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司法建议,努力修复社会关系。
二要持续发力,服务经济建设。坚持调节经济关系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统一。一是平等保护国有民营、本土外乡企业合法权益,促进“三化”协调发展。二是及时解决公司资本维持、股东资格认定等疑难问题,促进企业优胜劣汰,保护债权人和破产企业职工合法权益。三是注重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保护诚实守信,制裁违约欺诈。四是高度重视小型微型企业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涉诉案件,尽可能采取调解方式化解纠纷,在切实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发展生产。
三要持续发力,推进司法惠民。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原则,坚持明辨是非、化解矛盾、保障民生相统一。一是高效审理土地承包、农药种子、损害赔偿、劳动就业、文化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民生案件,平衡利益关系。二是注重保护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农民工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实行立案、审理、执行“三优先”,减缓免诉讼费。三是高度重视涉军案件审判工作,成立“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合议庭”,合力化解涉军案件,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四是稳妥审理重大事故赔偿、土地承包集团诉讼、医患纠纷等群体诉讼案件,及时化解社会矛盾。
四要持续发力,促进依法行政。积极探索行政争议实质性解决新途径,健全当事人诉权保护、非诉案件审查等长效机制,提高行政案件当事人服判息诉率。加强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工作,统筹兼顾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与监督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对涉及土地征收、企业改制、社会保障等案件,努力通过协调和解方式化解矛盾,实现司法与行政良性互动,以和解促和谐。妥善审理涉及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案件,力争多数和解撤诉;同时稳妥执结非诉行政执行案件。
五要持续发力,开展执行攻坚。一是开展争创“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专项活动。通过挂牌督办、提级执行、委托执行等方法,探索建立执行财产调查网络系统,完善执行联动威慑机制。二是开展反规避执行专项活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媒体上开设曝光栏,加大舆论监督,严厉打击恶意逃债行为,公布规避执行人,制裁逃债人;推行财产申报、悬赏举报、限制投资等措施,构筑多层次惩戒机制,追查隐匿财产。三是开展执行积案清理专项活动。坚持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积案大排查,重点清理涉及民生、信访、稳定三类案件,逐人逐案落实责任,用足、用活各种执行措施,实现执行案件收结案良性循环。四是设立特困群体司法救助基金。向被执行人无履行能力、申请人又特别困难的案件当事人发放救助基金,缓解因执行难可能引发的不稳定因素。
六要持续发力,破解信访难题。坚持“息诉罢访、群众满意”工作标准,努力解决信访群众合法诉求。一是加强窗口建设。建立立案信访大厅,推行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决不让群众跑冤枉路,花冤枉钱。二是完善工作机制。推行涉诉信访评估预防、约期接谈、责任通报、多元化解“四项制度”,促进信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开展专项活动。开展“万名法官回访万名当事人”、“涉诉信访集中化解月”等活动,强化带案下访、巡回接访、公开听证、法律释明、司法救助、挂牌督办等措施,接待群众咨询,解决重点案件,办结各类交办案件。
七要持续发力,扩大司法公开。一是推进立案公开,公开受案范围、受理条件、收费标准、工作流程、文书样本和诉讼指南。二是推进庭审公开,实行网络视频直播,实现阳光审判。三是推进执行公开,严格执行风险、执行过程、穷尽措施告知制度。四是推进听证公开,对庭审程序之外涉及当事人或案外人重大权益的事项,公开听证。五是推进裁判文书公开,除法律规定不公开和当事人不愿公开外,裁判文书一律上网与群众见面。六是推进审务公开,改版升级门户网站,以政务网站为载体,搭建民意沟通平台,设立网络发言人,方便公众了解法院工作。
八要持续发力,深化多元调解。一是提升社会法庭工作水平。在全市乡镇、社区、行业选任社会法官和常驻法官,高标准建设社会法庭,重点建设专业化、特色化社会法庭,实现“一乡一庭”全覆盖,促使社会法庭全部入驻乡镇、社区社会管理中心,上升为辖区党委政府决策。二是实施“一村一法官”工作模式。以“万名干部进农家”、“千警包百村进万户”、“三讲三提升”和“为政尚德、 以德促廉 、永葆纯洁”等活动为载体,组织法官走进村庄、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提升基层法官排查化解矛盾纠纷能力,提升法官形象。三是探索创新人民陪审团制度。从农村、社区、企业、学校、社会团体中选聘人民陪审团成员,组建成员库,随机抽选组团旁听庭审,对案件处理发表意见,让民意有序进入司法。
九要持续发力,砥砺法官品质。落实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度,确保作风纯洁、队伍纯洁。健全完善流程监督、案件评查、质效监控、过错问责四项审判管理制度,全面提高审判质量。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全员参与,开展庭审和裁判文书“两项评查”,做到立案、接待当事人、庭审、合议、裁判文书制作、送达、司法礼仪“七规范”,深化队伍素质、审判质量和司法公信力“三个提升”。以开展“下基层、转作风、提能力”活动为载体,补短板,练技能,全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以审务督察、政风行风专项治理和“三廉”教育为抓手,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坚决治庸、治懒、治散、治软。以“零容忍”为原则、以“零违纪”为目标,加强对风险岗位、风险环节、风险人员的防控,切切实实把反腐倡廉作为“生命线”工程抓紧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