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审判研讨

基层法院审判流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发布时间:2012-08-06 08:12:37


    审判流程管理是人民法院整个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案件从立案开始到执结归档之前的不同阶段,对案件的审理程序进行一系列有效管理的总称。自实行流程管理以来,对于提高审判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审判工作透明度,加强审判监督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勿容置疑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审判流程管理的认识不统一,观念有待转变。实践中个别法官乃至院领导对流程管理不理解,客观上认为网络上的录入工作与书面形成的卷宗材料,增加了更多无谓的工作量,因此在工作中有消极、抵触情绪,如对案件的适用程序、排期时间任意变更,对有关的流程信息表不予填写,还有的对审限跟踪监督不予理睬等。

    2、法院物资装备落后,流程管理的科技含量低。基层法院目前虽然也努力在推行审判流程管理,但与之配套的电脑软、硬件设备跟不上,个别法官的计算机操作水平低,有的甚至完全手工操作,且因流程中环节多而手工作业易出差错,妨碍了司法效率的提高。

    3、审判流程信息录入人员力量与承担的任务不相适应。将案件流程信息录入的任务交由各业务庭后,大量的案件信息录入增加了各庭室内勤的工作量,造成工作量的不平衡。庭室内勤有时忙于开庭,没能及时录入案件信息,有的录入的信息内容不全面、不准确。如有的庭室只录入了案件基本信息,没有开庭笔录和裁判文书,当事人的信息只录入人名和性别,其他内容未录入,有的张冠李戴,甚至甲案号中录入了乙案当事人的信息等。

    4、审判流程管理的配套措施和有关制度有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推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是一项系统性的综合工程,它涉及到诉讼的各个环节,必须有完备的措施和制度,才能保证其高效和谐运作,否则会出现推诿、扯皮、矛盾的现象。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升干警对于审判流程管理的认识。将案件信息录入与干警个人的业绩考核挂钩,案件信息录入实行办案人员录入为主,庭室内勤录入为辅的操作模式,最大限度避免案件信息录入延后及不准确的情况。

    2、加大办公自动化建设的力度,完善网络功能。个别基层法院局域网络自建成以来,一直未充分起到作用,审判流程管理与司法统计工作长期受到制约。因此,应大力加强办公自动化建设,不断完善网络功能,尽快使审判流程管理与司法统计工作走上自动化的轨道。同时,应优先改善具体负责案件信息录入人员的电脑硬件装备,不能因硬件水平低而影响案件信息的录入,从而影响全院的审判流程管理工作。

    3、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既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熟悉计算机的结构、性能及软件的数据结构,又要加强司法统计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与软件配套的审判流程的图书资料,一定要认真学习,熟悉掌握。

    4、加强交流和沟通,确保流程管理与司法统计工作顺利进行。案件流程管理和司法统计软件有其自身的设计缺点,也就是容错率不高,规则设计不灵活,只有严格按照软件要求输入特定的信息,才能自动生成正确的报表。立案庭与各业务庭要加强交流与沟通,对指标的认识要达到一致。司法统计员汇总报表后,每月应定时把数字反馈到各业务庭,让各业务庭了解每月案件的收结情况,以更好地对案件审限进行监督,确保及时结案,提高审判效率。

    总之,只有通过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审判流程管理才能在法院的审判活动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案件质量和效率也将会明显的提高,减少案件超期审理现象,必将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的有机统一。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954467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