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收藏 /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法学园地 -> 审判研讨

行政诉讼立案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2-08-24 08:55:49


    行政诉讼蹒跚起步已过二十载,其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们还应看到行政诉讼存在立案难等问题。行政诉讼立案难直接导致将群众诉求排除在司法途径之外,造成广大群众行政诉求渠道不畅通,使得社会矛盾无以缓和化解,最终为酝酿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爆发埋下隐患,引发法律问题政治化。因此,行政诉讼立案难的问题亟待引起国家决策层的重视,并尽快加以解决。

  一、行政诉讼立案难现状

  在实际操作中,过于强调立案审查关,将本应纳入行政诉讼范围予以受理的案件排斥在法院受案范围之外,错误地剥夺行政相对人的诉权,造成老百姓告状无门。综观我国行政诉讼立案难现状,存在如下情形:    

    (一)以被诉行为不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为由的立案难。(二)以认定原告不具备行政诉讼主体资格为由的立案难。(三)以诉状格式和诉讼请求不符合法定要件为由的立案难。(四)受诉法院没有管辖权为由的立案难。   

  二、行政诉讼立案难的原因分析

   (一)行政诉讼制度立法不完善。作为我国行政诉讼基本法律的《行政诉讼法》1990年才正式生效实施,可见我国的行政法律起步非常晚。尽管后来陆续制定了一些行政法方面的法律法规,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之行政诉讼法对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较为狭窄,导致法律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可行性不大。

  (二)司法不独立。行政诉讼案件在法院审查立案时,法院往往首先考虑被告方是否位高权重、是否可能影响到法院自身的利益或法院与被告的关系。对一些地方党委政府关心的热点、敏感案件,如房屋拆迁、土地征收、社会抚费征收等案件,当事人要立案更是困难重重。有的法院对此类案件基本上不受理,既使受理也需要层层请示。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法院的“人、财、物”都受同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和管理,同级政府对法院有着诸多 的制约。人民法院摆脱不了地方保护主义和来自各个方面利益团体的干预。  

  (三)法院对于行政诉讼案件的内心排斥。1、由于行政案件处理难度大,法院不愿受理。行政案件涉及群体性行政争议较多,特别是涉及旧城改造、城市拆迁、土地征收等民生案件,原告人数众多,处理不当极易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受社会稳定因素的影响,一些行政争议虽符合法定立案条件,但法院基于案件处理不利于社会稳定、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担心,而不愿意立案。2、对法院而言行政诉讼是亏本买卖,法院不愿受理。法院开发案源并不是一般性地寻找更多的案件,而在于寻找更多既容易处理、收费又多的案件。行政案件相对于法院在民商事案件审理中所尝到的“甜头”,行政诉讼案件可以说是“鸡肋”,不但难于处理,而且没有任何经济利益,完全是亏本的买卖。而且一不小心法院及其相关领导可能还要承担政治前途上的风险。因此,行政诉讼案件在成本和收益上严重失衡,也使得法院自身在案件受理上也是动力不足的。   三、破解行政诉讼立案难的对策

  行政诉讼立案难已成为横在人民群众通过法律寻求公平正义通途上的一道屏障,使得官民矛盾无以缓和和化解,为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埋下潜在的危机。因此,行政诉讼立案难的问题必须引起国家立法机关及各级法院的高度重视,以寻求较好解决方式。下面就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破解行政诉讼立案难。

  (一)完善行政诉讼制度,从立法上进一步明确扩大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案件受理范围狭窄是造成行政诉讼立案难的主要原因,应尽快通过完善、修改行政诉讼法及相关法律规范予以解决。

  (二)强化行政诉讼的司法独立。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司法机关独立的原则,但这一规定因为现行的司法体制障碍而得不到有效贯彻落实。如何有效地化解长期以来行政权对司法权的干预,强化司法的权限,实现司法独立,是我国司法制度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三)完善立案工作机制,加强立案庭和行政庭沟通与协作。行政案件立案专业性较强。法院的立案庭和行政庭要在行政案件受理环节加强协调、沟通与配合,切实提高行政诉讼立案工作水平。要要改进工作作风,强化便民措施,简化立案环节,丰富立案方式,方便群众诉讼。要增强司法公开和透明,对依法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的,必须依法出具法律文书,并在法律文书中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四)强化行政诉讼立案监督。首先,上级人民法院要通过审理上诉和申诉案件、受理举报、案件评查、专项检查、通报排名等各种措施,进一步加强对下级人民法院行政案件立案受理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健全完善行政审判绩效考核办法,加大因违法不受理案件导致申诉信访的考核权重。其次,充分地发挥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的力量,落实并建立司法监督员制度,借助于媒体的力量,公众的力量监督司法,让媒体为弱势群体助威,为不平之事呐喊,给违法者以震慑,给执法者以警示。应该充分发掘、创新监督机制,实现阳光司法、公正司法,让民告官立案不再难。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三门峡市河堤路北路与上官路交叉口(邮编472000)  
电话:0398-2967227   
您是第 74954793 位访客


Copyright©2025 All right reserved  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豫ICP备1200040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