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提示]
仅因无钱约网友见面,即预谋实施抢劫。经多次踩点后,一个冬天的晚上,持刀将他人超市的门骗开,对女店主采取殴打、捆绑、持刀威胁等手段抢走现金3155元。为防报案,用绳子勒颈、镰刀、钢钎猛砸女店主头部将女店主残忍杀害后,又进行焚尸灭迹,更让人惊讶的是,凶手竟然是一个还不到十七岁的花季少年。近日,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被告人张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抢劫罪判处张某有期徒刑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5000元。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5000元。
[凶手档案]
被告人张某,男,1994年2月7日出生,汉族,初中肄业,农民,住灵宝市朱阳镇某村。因涉嫌抢劫犯罪于2010年12月31日被刑事拘留;2011年1月11日被逮捕。
[案情回放]
2010年12月,被告人张某因约网友见面急需用钱,即预谋实施抢劫。经多次踩点后,2010年12月29日晚8时30分许,被告人张某持刀潜入被害人何某红在灵宝市朱阳镇某村部院内经营的新合作超市,以买东西为名将门骗开,趁何某红不备,对何进行殴打、捆绑、持刀威胁,抢走现金3155元。被告人张某担心何某红报案,先用绳子勒其颈部,又用超市内的镰刀、钢钎朝何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何当场死亡,后焚尸灭迹。经法医鉴定,何某红系头部遭受钝性外力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
2011年5月20日,三门峡市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张某犯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向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社会调查]
开庭审理前,法庭通过社会调查了解到被告人张晓辉平时表现良好,但家庭困难,居住条件差,其父母文化程度低,对其教育管理不够,其自身文化程度不高,法制观念淡薄,最终走上犯罪道路。
[法院判决]
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张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暴力手段劫取他人财物,其行为已构成抢劫罪;为灭口又将被害人杀死并焚尸,其行为又构成故意杀人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被告人张某一人犯数罪,应数罪并罚。关于被告人张某的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张某有自首情节的意见,经查,被告人张某是在公安机关掌握有一定线索,已将其作为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时,其才交代了自己的犯罪行为,因此其行为不能认定为自首。辩护人的意见与事实不符,不予采纳。被告人张某作案手段残忍、情节恶劣,后果严重,辩护人提出的应对其判处15年有期徒刑的意见亦不予采纳。关于辩护人认为被告人张某犯罪时系未成年人,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应对其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意见,经查,张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归案后认罪态度较好,故依法对其从轻处罚。遂依法作出上述判决。
[法官评析]
一、本案是一起发生在商店内抢劫、杀人并焚尸灭迹的恶性案件。被告人是一名初中辍学后流落于社会的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七周岁的未成年人,正处在生理、心理剧烈变化期、迅速发展的时期,分析、判断、辨别能力尚不完备,认识问题直观、片面,其认知结构、情感结构和理智等方面均不成熟,其仅因无钱约网友见面,即预谋实施抢劫。经多次踩点后,其持刀潜入被害人何某红在灵宝市朱阳镇下河村经营的新合作超市,以买东西为名将门骗开,趁何某红不备,对何进行殴打、捆绑、持刀威胁,抢走现金3155元。其担心何某红报案,先用绳子勒其颈部,又用超市内的镰刀、钢钎朝何的头部猛砸数下,致何当场死亡,因为看到影视里的破案片,警方从死者眼睛里能看出罪犯是谁,其又决意实施了焚尸灭迹。其行为如此残忍,令人发指,实难与一个未成年人联系在一起。
二、被告人张某小小年纪就步入铁窗实在让人痛心。被告人张某犯罪时是一个已满十六未满十七周岁青春少年,本应在学校读书,受到家庭、社会关怀和呵护,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茁壮成长,但因其主观具有犯罪的故意和客观实施的抢劫、杀人行为,使他已经不能也不可能再以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年那样随心所欲地尽情享受生活,他要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为他所犯下的罪过付出沉痛代价。
三、一个少年犯罪手段如此残忍令人深思。近年来,我省三级法院在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方面共同做了许多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然而通过审判,我们发现,随着我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初见成效,但未成年人犯罪发案率仍高居不下,未成年违法犯罪平均年龄下降,初始年龄和高峰年龄提前,抢劫、杀人、强奸等暴力犯罪增多,犯罪手段残忍、性质严重已成为未成年人犯罪中的又一个趋势,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首先,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对孩子的成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案中被告人张某家教不严,法律意识淡薄,初中没有毕业就流落于社会,文化素质低,又没有一技之长,每日沉迷于网络影视、聊天,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逐渐偏离轨道,正常的伦理道德观念也随之渐行渐远,从而导致其走上犯罪道路。其次,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思想意识、品德、习惯的形成,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近年来,为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国家经常对网络环境进行净化清理,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进行了限制行规定,确实也收到了效果,但网络也仍然隐藏着许多毒害青少年的内容,一些网吧为了利益对限制性规定仍置若罔闻,通过使用假身份证或其他手段对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大开绿灯。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未成年人之所以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解决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综合治理。因此,我们认为由法院牵头,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行政、法律等各种手段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挽救已经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教育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为国家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