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有一位年轻法官,他不仅个子高,学历高,而且办案效率高,审判质量高。五年的法官生涯他创造了令人赞叹的业绩。他是年结案超百件的办案标兵,他是三门峡中院民事案件年度调解撤诉率的历史纪录创造者,他连续两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他就是三门峡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助理审判员张攀峰。
2009年初,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的张攀峰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三门峡中院,2010年3月至今一直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几年来他审理民事案件360余起,年均调撤率达51%,其中2011年的民事二审案件调撤率达75%,创造中级人民法院调撤率的历史纪录,他所办理一审民事案件没有一起被发回、改判。自2012年三门峡中院开展办案标兵评比活动以来,他是唯一一个连续获得月、季、年 “大满贯”办案标兵的法官。
作为一名走上审判工作岗位时间不长的青年法官,他是如何迅速完成从法学院到法院的过渡,并取得如此优异的审判成绩呢?
虚心学习学用结合
每个青年法官只有真正地看到自己的短处和长处,才能针对性地提高审判能力。为了弥补实践经验的不足,他一方面虚心向老同志请教,通过庭审记录、装卷订卷等一步步熟悉审判流程,积极参与疑难复杂案件的讨论研究;另一方面通过大量阅读学习优秀法律文书提高书写法律文书能力,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
当前,新的社会热点不断凸显,新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审判理念不断更新。青年法官如果不能发挥自己的法律理论知识优势,则很难跟上时代形势并走在前列。张攀峰本科学习的是工商管理,研究生主修法律,他充分将财经类知识与法律理论知识相结合,着重提高在保险合同纠纷、股权纠纷、票据纠纷等经济领域的专业审判能力。中院成立金融审判庭后,他被选为合议庭成员,已审理了多起标的额大、案情复杂的金融案件。如浙江某公司与洛阳某公司票据纠纷一案,洛阳公司称其两张1000万的汇票遗失,申请票据除权。一审法院作出除权判决后,浙江公司认为洛阳公司的汇票并未遗失,而是已经通过贴现流转到浙江公司,遂申请撤销除权判决。后案件上诉至中院,该案涉及票据贴现、票据除权、生效除权判决的撤销及虚假诉讼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张攀峰运用财经方面的专业知识,查清了诉争票据并未遗失的事实,使案件得到依法公正处理。
他通过查阅书籍、网络及参加培训等多种渠道,快速理解和领会民事审判领域新颁布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以及新法中的难点和疑点问题,为准确及时裁判各类新型疑难案件奠定了坚实基础。几年来办理了金融票据、建筑合同纠纷等复杂、疑难案件多起,较好地辨法析理,化解了社会矛盾。
工作学习之余,张攀峰充分发挥自己的调研特长,及时总结审判工作经验,撰写多篇关于商事审判调研,被国家级核心期刊采用。
心系群众科学调解
尊重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在法律范围内通过调解达到双赢是张攀峰追求的目标。他在办案过程中处处为当事人着想,科学合理制定调解方案,力促案件调解解决,实现案结事了。
他办理的林某、袁某与某石料厂劳动关系确认纠纷一案,林某、袁某均系四川农民工,两人在三门峡某石料厂从事爆破工作期间不幸发生事故,袁某左眼受伤,林某腰椎骨折。石料厂在支付了六万余元医疗费后,双方因工伤赔偿发生争议,石料厂认为双方是承揽关系,不应承担工伤赔偿责任,林某、袁某认为双方是雇佣关系,要求确认劳动关系。双方之间的劳动争议经过劳动仲裁、一审判决后,确认了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石料厂不服判决上诉至中院。林某、袁某在庭审中反映二人是四川民工,因伤致残后失去生活来源,二人在三门峡吃住困难,天寒地冻十分难过,且急需筹钱到医院进行二次手术,希望尽快拿到赔偿款。因本案只是劳动关系确认之诉,林某、袁某二人要拿到赔偿款,还要提起工伤赔偿诉讼,二人还要经过工伤鉴定、劳动仲裁,如果当事人不服仲裁的,还可能经过一审、二审才有可能拿到赔偿款,诉讼之路非常漫长。按照法律程序,作为本案的承办人,当时考虑案件的赔偿、执行纯属“多管闲事”,但看着林某、袁某二人殷切的目光,张攀峰向庭长汇报后决定进行全案调解。他拟定了“三步走”的调解思路,经过反复讲解沟通,企业负责人最终打消了侥幸心理,与劳动者达成赔偿协议,双方当事人对于调解结果都非常满意。
知足常乐无欲则刚
法官能够心安理得享受的只有职业的薪酬和精神的尊荣,此外任何非分之求都只会给自己带来难受而不是享受。法官的薪酬预期、社会地位和付出的辛劳往往并不相称,如何在物质诱惑面前守住廉洁自律底线,是每个青年法官必经的考验。对于这个考验,张攀峰的答案是“知足常乐,无欲则刚”。
张攀峰的妻子在三门峡某银行工作,干过银行工作的人都知道,银行的揽储任务比较重,“一人干银行,全家都帮忙”。但张攀峰从没有利用职务之便为妻子拉过存款,面对妻子的不解,他说:“今天别人看在我的职权上帮你完成了任务,你得到了奖金,将来有一天他要求我利用职权给予回报,那时候失去的会是自由。”从此以后,妻子再也没有要求他拉存款。
坚持原则,严守底线,安守本分,严以律己,这是做一个好法官的前提和保证,他谨记之,笃行之。
好学、实干、为民、清廉……法治梦的实现,离不开像张攀峰这样的新一代年轻法官的勇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