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地广人稀,总面积一万一千平方公里,90%是山地,230万人口,六个基层法院及20个人民法庭分布在崇山峻岭之中,传统方式办案难度极大。在新一轮的法院信息化改革浪潮中,三门峡两级法院紧紧围绕审判执行第一要务,坚持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夯实硬件,升级软件,强化应用的工作思路,努力将两级法院打造成信息化智能法院。
法院信息化工作应站位高、全局意识强,我们从两个视角去推动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一个是站在管理的角度,以信息化助推审判管理规范有序,助推司法公开公正;一个是站在法官和当事人的角度,以信息化助推审判工作质效并重,助推司法便民。
一、夯实基础
两级法院党组均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均成立一把手为组长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全力倾斜。
2012年至今,全市七个法院共投入信息化技术资金2700 万元,完善了基础网络,建成了视频直播庭17个,“三同步两公开”法庭 8个,全市法院均建成执行指挥系统、远程接访系统、远程提讯系统、高清视频会议室、数字化审委会等软硬件系统,每个干警人手内外网电脑各一台,为打造智能法院提供了硬件保障。
大力加强信息化制度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和考评办法,主要有《关于成立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全员标准化管理规定》、《审判质效管理实施意见》、《关于内部网络安全管理规定》等。
二,以问题为导向,规范审判管理
以问题为导向,就是要围绕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信息化手段去规范、去解决。一是针对案件流转不畅,人情、关系干扰问题,实行随机分案,打破地域、审级及庭室概念,在大民事大刑事的格局下,由电脑根据每位法官的结案情况,直接将案件分配到存案数最少的法官,使案件流转更为迅捷。2015年市法院案件平均审理时间指数0.81,全市法院整体结案率93.65%,位居全省第一。二是针对超审限和“抽屉案”时有发生问题,我们充分利用审判流程管理系统,截止2016年2月底,全市113736件案件全部进入流程系统,录入率100%。实行全程节点管理,每天利用电子屏幕实时公布每个办案法官的办案信息,坚持扎口结案,审管办实时公布并监督,全市法院无一超审限案件。三是针对文书审签和印制不统一问题,我们推行电子签章,实现了文书审签网络化、加盖印章电子化,印制出的裁判文书统一、规范、美观,且极大提升了办案效率。四是针对“执行难”问题,灵活运用执行指挥系统,整合执行资源,使其真正成为联动执行的运行平台。2015年,两级法院共查询案件8512件,查询案件总标的28.8亿元,冻结金额8530.7万元。加大网络公开司法拍卖力度,累计上网拍卖262件涉执资产及股权拍卖。五是针对管理中容易形成信息孤岛问题,充分发挥数据平台及审判质效评估系统的整合分析功能,每月,从相关系统中提取数据,作为全员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使大数据运用真正成为提升法院管理、助力审判执行工作的重要保障。2015年,我们每月召开全员管理考评会,利用电脑数据奖优罚劣,共评选出办案标兵280人次,先进工作者79人次,形成了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三,以需求为导向,体现以人为本
信息化工作以需求为导向,就是要突出服务法官办案,方便群众诉讼,利于各界监督,为法院工作实现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
一是法官的助手。进一步发挥法官助手、文书纠错、法规检索等系统功能,减轻法官办案压力;加强内部网站建设,实现会议通知、文件流转、信息宣传调研成果共享;对300余名刑事被告人远程提讯,被告人在看守所直接与最高法院法官连线。二是法院的窗口。全市两级法院均建成新闻发布厅、集中显示屏,实现了庭审直播、司法文书上网。2015年上传裁判文书22091份,庭审视频直播797件,大山深处的庭审直接连线五湖四海,连线百姓家中。三是群众的帮手。两级法院全面建成诉讼服务中心,探索实现网上立案、网上查询、网上缴费。根据辖区法院工作实际,加大基层派出法庭信息化建设力度,为派出法庭配备彩色打印机、视频传输设备,使偏远山区派出法庭的法官在法庭内即可通过四级专网实现案件汇报、案件审批和文书打印,极大方便了群众诉讼。四是监督的接口。依托“虢法精神”等14个微信群,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定期通报法院工作情况,全面展示法院工作;对灵宝“115”黄金抢劫案、连霍高速三门峡义昌大桥爆炸坍塌案等5起典型案件全程微博直播,深化群众参与司法新机制。
四,有效整合资源,组建信息化人才队伍
一是练内功,内部挖潜,从现有从事审判工作的法官中选拔具有计算机专业特长的干警从事信息化工作,培养复合型人才。注重信息化全员培训,对两级法院班子成员集中培训,带头熟练掌握网上审批、网上办公办案等流程。二是借外力,引进人才。在每年公务员招录中专门招录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人员,2015年底中院专门招录2名计算机专业人才。三是抓结合,注重合作。与运营方签订运营维护合同,借好外力提升信息化建设及保障水平。
五,存在问题以及下步打算
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也存在困难与不足: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二是运维能力薄弱,三是系统“碎片化”“孤岛化”造成IT泥潭。
为此,我们打算:一是积极向党委政府专题汇报,把信息化工作全面纳入两级法院审判和队伍管理工作中。二是努力推进信息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强完善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和应用管理,全面建成集控中心,使信息技术转化为促进司法公开和公正的实际生产力。
我们相信,在省院的领导下,三门峡两级法院的信息化工作一定会早日迈上新台阶!三门峡法院成为网络法院、阳光法院、智能法院的目标一定能实现。